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14|回复: 0

【书斋寻悟】每日一评:刘火-在追逃中确立自己(2022★77)

发表于 2022-7-14 02:07: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读成都凸凹中短篇小说集《花儿与手枪》
来源:文艺报  刘火  2017年03月13日08:56
成都凸凹的小说集《花儿与手枪》(四川文艺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母题,即面对历史的迷雾里的“追逃”。这是作家精心构建的一个暗喻,这一暗喻在作者的笔下不经意转喻成了人类学意义上的文本。

收入集子中的小说《花儿与手枪》讲的是一家保密军工厂的故事。几十年前的一天,一支手枪不翼而飞。根据陈大卫的审案口供等线索,该案件本已经基本查清,但却无从证实,这一好像已经知道了去向却无法证实的迷雾,一直笼罩着随后的几十年。除了手枪的丢失或被盗,陈大卫与神秘莫测的瞎眼牧羊女之间纠缠、纠结,又在随后几十年后的某一天,在“我”与宁宁的纠缠与纠结中再度显现。手枪的丢与寻找却无人证实也无法证实,惟一可以明确的是,永远在追逃。

小说《母亲梗概》则是另一个“追逃”的文本,只不过,这一“追逃”让“追逃”本身获得解构。小说中的女主公“母亲”在与其丈夫从新婚便开始分居7年后,终于下定决心,“去万源前,我卖了我的英国造自行车。我可以适应山区生活,英国造自行车不行”。这一段落,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其一是英国的自行车,其二是山区。英国自行车这一物像的转喻显然表明主人公母亲的身份、地位、爱好,甚至意识形态的倾向。即母亲原本是一个崇洋媚外的人,而山区则是一本土物像的转喻。

这一桥段告诉我们,主人公因为形势所迫和身体所迫,放弃了原来的理想,而迫于无奈地选择了另一“追逃”。而这一“追逃”的前因、过程和结果,显然与原来的“追逃”发生了反转。这一反转,在解构的同时获得了重构,小说主人翁便在追逃中确立了自己。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部小说集里,作者关于历史、关于历史迷雾、关于当下焦灼以及关于历史与当下里的人性微茫,其实大都指向了一处:既然“追逃”已经成为我们某种无法更改的宿命,那么作为个体的人,如何挣脱宿命,如何逃离历史迷雾,并在逃离与追问(逐)中显示出人性的光芒,则是更为重要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