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19|回复: 0

【书斋寻悟】每日一评:袁敏-张翎印象记(2022★80)

发表于 2022-7-14 02:18: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收获》杂志 袁敏  2017年03月10日09:08
在我的编辑生涯中,遭遇张翎是我心中的一个美丽。
七十年代后期,我刚二十出头,还在杭州织锦厂当小工人,上班之余喜欢写点小情小调自以为是的诗歌散文,偶尔也在报刊上发一两块豆腐干文章。正巧赶上十年浩劫过后,省里的一些文化单位要从工农兵中抽调新鲜血液,正在准备考大学的我,突然天上掉馅饼,被浙江省当时唯一的一本文学刊物《东海》选中,调去当小说编辑。虽然放弃考大学心里很遗憾,但终究抵挡不住文学的诱惑。

记得我刚从工厂调到杂志社不久,就赶上了《东海》去江山办文学笔会。那次笔会上云集了浙江省一批崭露头角的业余作者。我当时的身份刚刚从业余作者变为刊物编辑,还不太适应这种转换,也没有什么编辑意识,一下子就将自己混同于一帮年轻女作者之中,大家嘻嘻哈哈,甚是快乐。

记忆中,张翎到的最晚,她从温州来,交通不便,迟到了一天。等她姗姗来迟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我们都有一种惊艳的感觉——不是貌有多美,而是气质出众!她梳着两根齐肩的小辫子,刘海和发梢微卷,雪白的衬衣领子醒目地翻在一件暗红色的格子外套外面,眉宇间透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冷傲。

那时候,人们刚从“文革”阴霾中走出来,一切都还很禁锢,张翎的出现让大家耳目一新,但又隐隐觉得她有点清高,不甚合群。但不知为什么,我却莫名地喜欢她,觉得她的孤傲中潜淌着淡淡的忧郁,那忧郁有格调,有故事。

那次笔会时间长达半个月,几天下来,我和张翎就彼此吸引,成了好朋友。我发现张翎看上去清冷,其实内心火热,待人真诚,并不像外表那样拒人千里。张翎告诉我,她在温州一家小工厂做车床操作工,工作单调枯燥,每天的生活都很乏味,没有变化。只有在尝试写作的时候,她才能感到心灵的湿润,似乎有蓬蓬勃勃的绿在心里滋长。
我能感觉到张翎不满自己的生活现状,心中有压不住的火苗在窜动,她似乎期待着生活中某种重大变化的发生。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让张翎的人生道路发生重大变化和根本性转折的事情真的就在那次笔会上发生了,那是一桩在那个年代里 绝 对属于惊世骇俗的轰轰烈烈的爱情,张翎内心的恣意和奔放,与她清冷却温婉的外貌南辕北辙,她爱得热切,爱得义无反顾,她让人想起一句不知哪位哲人说过的金句:只要是爱情,就都有招引人当烈士的倾向。张翎雷电一般迸发的爱情,不仅让那些从传统禁锢下走出来的《东海》杂志社的老编辑们大跌眼镜,如同看见了洪水猛兽,也撩拨得我们这些长期被“文革”极左思潮压制,几乎从未品尝过爱情滋味的女孩子心起狂澜,大家虽然面上不敢表露出来,私下里议论起来却都暗暗佩服张翎的勇气。老编辑们要劝阻,要扑灭在他们看来既能烧伤自己,也会烫到别人的出格的爱情火焰;他们觉得有责任不让年轻人糊里糊涂地犯错误,多次焦急地商议着对此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张翎的倔强与执拗这时充分显现出来,她既不辩解,也不认错,而是坦然平静地沉默着,沉默中,目光却不躲闪,透出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少有的坚定和决绝。

再次见到张翎,已是两年之后的事了。
那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其实只是一个美丽而虚幻的肥皂泡,天长地久的承诺很快随风破裂飘散,它带给纯真幼稚的张翎人生第一场伤痕累累的初恋。张翎疗伤的方式是咬紧牙关,把痛苦的一页翻过去,努力在残酷的现实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