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65|回复: 0

人民时评:始终绷紧防汛这根弦

发表于 2022-7-15 16:29: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防汛救灾无小事,只有做到万无 一失,才能避免一失万无
北京加强轨道交通工程防汛工作,要求及时完善防汛责任体系,编制有针对性的防汛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山东修订完善《山东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新增暴雨预警内容,对各级各部门暴雨防范应对和紧急情况下的刚性措施提出要求;广西出台防汛“十条措施”,在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方面强化责任落实……我国全面进入汛期以来,各地各相关部门周密部署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严密防御暴雨洪涝灾害,全力确保安全度汛。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习 近 平总书记强调:“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我国入汛时间早,暴雨过程多,局地灾害重,预计7月到8月,我国北方地区和华南、西南等地降雨偏多,洪涝灾害偏重,防汛工作面临南北双重压力,防汛形势不容乐观。方此之时,不论是加强大江大河洪水的防范应对、做好面上暴雨洪涝灾害防御,还是盯紧中小河流洪水防御、山洪地质灾害应对和城市内涝防范,都需要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不断筑牢防汛救灾的责任堤坝。
防汛救灾措施链条长、涉及部门多,必须加强统筹协调。比如,气象水文部门应科学精准地监测预报,为防汛抗洪抢险提供决策支撑;水利部门应逐条河流、逐个环节梳理风险点,科学精准调度水工程;自然资源部门应紧盯强降雨区,统筹做好南北两线地质灾害防范;应急管理部门应加强汛情应对,针对强降雨过程和可能发生的流域性洪水,提前组织做好预案……发挥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优势,各有关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形成省市间、部门间、军地间、上下游、左右岸通力协作的防汛救灾格局,就能打好打赢防汛救灾主动仗。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防汛救灾无小事,只有做到万无 一失,才能避免一失万无。对此,我们必须始终绷紧防汛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做好应对突发洪涝灾害各项准备。从加强流域水利工程联合调度和江河堤防巡查防守,到严密防范江河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再到加快推进基层防汛人员业务能力提升,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每一次应对灾害都是一场考试,既检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也检验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此前,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通报了包含2288人的2022年全国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要求各级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树牢底线思维,牢牢压实扣紧防汛抗旱工作责任链条,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现场督查,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当、敢打头阵,让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就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强大力量。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防灾减灾不仅是应急之举,更应是长久之计,需要把工作做在前面、把功夫下在平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全面落实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我们就一定能筑牢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确保江河安澜、人民安康、社会安宁。
●来源:人民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