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94|回复: 1

夏天养生不要耗气伤津

发表于 2022-7-19 16:57: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赵艳

夏天是个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的季节,此时暑气当令,阳气渐长,阴气渐弱。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肝气渐弱,心气渐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人体代谢增强,消耗增加;另外,天热大量出汗,又导致许多营养随汗液流失,而夏天人们的食欲降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营养的正常摄取,这些均有可能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体质虚弱者尤其是儿童和老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出现疾病,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夏季无病三分虚”的说法。传统医学提倡“天人相应”,夏天的天气特点是“热”“燥”“湿”,故中医认为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心、养脾、避暑、养阳。

养心。夏属火,火气通心。夏季人们出汗多,容易耗心阴、损心阳,除了容易中暑,更易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心为君主之官,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安则血脉通畅、五脏六腑安宁。因此,夏季养生应首重养心。①少吃冷饮多喝温水。无心肾功能障碍者每天喝1500毫升左右的温开水,半夜醒来时适量进点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②饮食清淡巧搭配。夏季天热,食欲下降,可在饮食搭配上下功夫,多选红、黄、绿、白、黑等颜色的食物。红色饮食如葡萄、紫薯等,黄色饮食如南瓜、胡萝卜等,绿色饮食指绿叶蔬菜等,白色饮食指燕麦粉、脱脂奶粉等,黑色饮食指黑木耳、黑芝麻等。③“魔鬼时间”慎起居。凌晨4点至上午10点是心脑血管疾病好发的“魔鬼时间”,应加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最好醒来时按要求服药,并饮温水1杯。此外,这段时间要减少剧烈运动,以免发生危险。④每日一澡心情好。夏季天气炎热,每天洗一个温水澡,既消暑清热,又令人愉悦。

养脾。夏季人体最易感受暑湿之邪,侵犯脏腑经络。“脾喜燥恶湿”,湿气太盛,就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脾气亏虚。平时胃肠不好的人,或贪凉喜冷、情绪抑郁的人,更容易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大便溏稀等症状。推荐几个养脾的方法:①健脾宜练摩腹功。每日起床和入睡前宜练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旋按。②补脾可选茶羹粥。应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的食物,日常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饮食为主。主食以稀为宜,如莲子羹(莲子、白扁豆、炒薏苡仁、银耳各50克,煮羹)、山药粥(茯苓、山药、粳米各50克,煮粥)等。还可根据个人体质选用芡实、大枣、栗子、核桃等食物。另可适当选取西洋参、黄芪、乌梅、陈皮、黄精等药食同源之品,配成茶饮,如用生黄芪15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15分钟代茶饮,可缓解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衰血虚导致的头晕;乌梅5克、陈皮10克,代茶饮,治心烦口渴、不思饮食、腹胀腹泻。同时,夏天适当吃些醋、蒜泥、姜丝,能生津开胃。

避暑。夏季暑气当令,耗气伤津,应从心理、起居等方面做好避暑工作。①思想宜清静。六月酷暑蒸灼,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内心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火暴脾气,防止心火内生,心静自然凉。②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③游樂宜清幽。夏季不可远途跋涉,应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漫步于江边湖畔,暑热顿消。

养阳。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 强盛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之时,阳气发散于外,最易受伤,出现体内阳气不足的情况。因此,中医学强调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强调“养阳”为上。①晚睡早起。人们可顺应自然,适当晚睡早起,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正午炎热时避免外出活动,条件允许时可睡午觉,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小时为宜。②保养阳气,勿令发泄。暑为阳邪,易伤阳气,暑性升散,易耗津液。夜间应保持充足睡眠,清晨起床锻炼身体,吸收新鲜空气。避免在烈日下过度过久活动,以免阳气过耗而中暑或诱发心血管疾病。③防风避湿。夏季气温交变、阴晴不定。尤其是江南一带的梅雨时节,空气湿度大、雨水多。应特别注意防止受风寒湿之气的侵袭,及时增减衣物。淋雨后应及时更换衣裤鞋袜,切不可用体温捂干衣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16:59:11 | 查看全部
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强调“养阳”为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