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0|回复: 1

祛湿、养阳、护心、防病攻略

发表于 2022-7-20 09:10: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长夏在五脏属脾,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脾最怕湿邪来犯,受“湿邪”的侵袭容易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恶心出汗、手足水肿、大便稀溏等症状。

此外,长夏期间,还需要注意“夏养阳”、“夏疗心”的特点。

一份特制的小暑养生攻略,祛湿、养阳、护心、防病,全方位祛病保安康,一年少病痛!看看吧:

祛湿

清热祛湿、健脾和胃

四个“三”,任你选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节气恰在初伏前后,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清热、祛暑,健脾、和胃。

小暑节气的饮食概括为“三花、三叶、三豆、三瓜”。

1
“三花”:消暑解暑

“三花”即金银花、菊花和百合花。

金银花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菊花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

百合花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三花都适合冲泡成茶,是消暑佳品;

2
“三叶”:止渴解毒
微信图片_20220720091015.jpg

“三叶”即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

荷叶有清热利湿的作用,还能健脾助阳;

淡竹叶有清热、除烦、利尿的功效;

薄荷叶能够清热凉血、疏风散热;

三叶同泡,清热利湿、健脾除烦,烈日炎炎下泡得一壶,再听上一曲清新的音乐,实在是美哉!

3
“三豆”:排毒祛湿

黑豆、绿豆和赤小豆,“三豆”各有所长,和谐搭配。

1、黑豆有补肾益精、清热之功;

2、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

3、赤小豆有清热、利尿消肿疗效。

三豆汤中,绿豆、赤小豆起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黑豆则健脾补肾。绿豆是寒凉之物,黑豆的加入,对其寒凉性有一定的抵消作用。所以,对于一些脾胃虚寒的人,特别是小孩和老人来说,喝这个汤,也是很好的。

因此,三豆汤不仅能清热除暑,还能健脾利湿。这样一来,体质一般的人经常食用适量的三豆汤,就不会给脾胃功能带来不利影响。对于消化功能特别弱的人,可在三豆中加入适量大米,熬成清粥食用,也有清热健脾的效果。

4
“三瓜”:清热

“三瓜”是指西瓜、苦瓜和冬瓜。

西瓜不仅能清热解暑,还能除烦止渴、利小便;

苦瓜能清热降火、平稳血压;

冬瓜有清胃热、排毒排湿。

小暑吃这三瓜,也能帮助安然度夏。

养阳

增补正气、抵抗衰老

学会三招,养阳又补阳  

民间有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由于在这一节气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千万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在小暑时节,人们最容易感到的是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应该按五脏主时,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1
睡眠:晚睡早起以养阳

因为夏天太阳升得早,早晨空气清新,气温又相对较低,晚睡早起可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对增强体质有益。

但是晚睡早起不可避免的会使睡眠时间减少,所以在中午,尤其是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甚至减少多种危险病症的急性发作。

2
艾灸:增强正气、提高免疫力

夏季养阳的另一个重要养生方法是艾灸。艾是自然界阳气最足的植物,可以用艾条温灸人体几个重要的穴位,以养阳补阳。

腹部的关元、中脘,颈部大椎,背部的至阳、脾俞、肾俞、命门,腿部的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都是人体要穴,对于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效果非常好。

3
温食:喝荷叶粥养阳

夏季整体的饮食原则不能忽视“温食以助阳气”,小暑期间也不例外。

喝一碗稀粥既能止渴除热,补充损耗的阴津。在煮粥时加些荷叶,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

护心

要清心火、防心脏病

一杯茶、一穴位、一首歌  

长夏多高温天气,小暑时节还应警惕心力衰竭,特别是“内心脆弱”者突然心衰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小暑时节一定要养护好自己的“心”。

1

下午喝杯养心茶

夏季炎热,与心血管病关系密切的金甲元素以及其他人体微量元素易随汗液流失,夏季常喝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金甲。除了茶叶水,还可调配一些简单的中药茶,清热解暑兼养心安神。

例如,用荷叶和莲子芯泡水,能够养心益智、清心火、解暑热。

2

按内关穴保护心脏

内关是心包经上的穴位,能够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等。早在3000多年前,古人就认识到了内关穴具有保护心脏的功效。

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有不清楚的问题可以搜索公号天下养生网,将为您提供最专 业的养生保健知识。

3

听音乐:心静才能护心

中医表示,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才能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因此小暑护心重点突出“心静”。

听舒缓的音乐能够保持“心静”,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达到护心效果。

防病

1

预防胃肠疾病

小暑时开始进入三伏天,暑热外蒸,许多人贪凉饮冷过之,引起各种胃肠疾病,民间称之为“伏天泻”,实为肠道传染病的总称。另外,三伏天气湿热,细菌、病毒滋生,也容易引发胃肠疾病。

2

预防中暑

小暑节气期间最易发生的季节病便是中暑,因为中暑主要是由于气温过高、体热不能及时向外散发而造成的,故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如果不得不从事户外活动则应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3

“冬病夏治”

传统医学中有“冬病夏治”之说,进入小暑节气以后,是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风湿痹症等)的最佳治疗时机,不可错过。

最后,送您一首小暑养生歌,祝您小暑安康,健康一夏!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养生歌

小暑少动心平和,

游泳瑜珈太极歌,

苦瓜果蔬粥汤品,

规律休眠情绪稳,

夏练三伏百步走,

避暑胜地好旅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0 09:23:50 | 查看全部
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脾最怕湿邪来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