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浮云小记
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耳边响着嗡嗡的声音,分不清它来自电脑,还是轰鸣的内心。
一位青年画家,每当作画,必娇妻素手操琴,方得心应手,一日,在一禅院素斋,见诸般菜肴色鲜味美,不禁每样叨了一口盖于饭上,准备大快朵颐,忽一中年僧人,双手托钵,直奔剩饭而去,并夹剩菜于碗中,如食山珍海味,顷刻饭毕,画家见之,忽觉满碗饭菜,皆为贪念,遂弃之不食,谓其乃一碗贪念!
刚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心中很不以为然,总认为这个画家挺“装”的,作画还必须夫人弄琴,看到不同的吃法,就意识到了自己的贪婪。细思,又觉着画家的做法未尝没有道理。作画本身就是需要意境的,如果不能心无旁骛,用悠扬的琴声闭塞杂念,将自己带入一种意境,从而创作出有意境的佳作,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而因为会思考的缘故,人时刻在拿自己与他人做着比较,看到别人的做法,又比较认同这种做法,由此想到自身的不足而心生羞愧,也在情理之中!
这个故事还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贪官在廉政工作会议上,慷慨激昂地做着报告,看着他对报告中腐败分子义愤填膺的样子,谁又能想到他也是腐败中人呢!而当反贪局的人直闯会场,将其拘捕的时候,在场的人才从他的报告中梦醒,哪个贪官脸上写着贪官二字,哪个贪官又会傻到不加掩饰的贪呢!
有时候感觉是会欺骗人的,往往凭主观印象下的判断都是武断,往往看到的事情有很多虚假的成分,中间隔着一层纱,这层纱是透明的,但毕竟是纱,总会在关键处让人的目光改变方向,而改变过方向的目力所及,又怎么会是事情的本身呢!
再说回那位画家,如果我们站在画家的角度看和尚,可能也会产生画家的那种感觉,因为是和尚,又处在特定的场所——禅院,那么,所作所为让人联想到禅,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一个普通人那份吃法,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我们可能会将他的行为定义为饥不择食或一名信徒对佛所做的虔诚举动,绝不会因此联想到禅,而禅是无所不在的,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传说,听了看了很多关于禅的故事,却没有丝毫感悟,只因不在禅院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