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95|回复: 0

“高温刺客” 危害不小 中暑后体温达到42℃有80%的死亡率

发表于 2022-8-1 15:22: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陈矢 树兰(杭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临床内科的工作,对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对疾病的预防保健及中医养生也有较高的认识。
  ■记者程雪 实习生朱晓吟

  入伏以来,高温天气持续“霸屏”,我省各地热力四射。本期邀请树兰(杭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矢跟大家讲讲不同程度中暑的症状,中暑后自救方式,如何预防中暑等内容。

  中暑之事可大可小

  当人们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无风环境下,身体大量出汗,消耗体内的水分和盐分,使得身体内部的体液减少,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就易形成中暑。

  根据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可分为三类: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的临床表现为轻微的发热、口渴、头晕、胸闷、心悸、乏力、烦躁,走路略有摇晃等症状。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休息后症状可消失。

  轻症中暑则是在先兆中暑症状的基础上,体温上升至38℃以上。同时又表现出面色发红、皮肤灼热干燥等现象,并伴有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

  常在户外路面工作的协警小王(化名)近来就“遭遇”了中暑。顶着烈日工作了一天后,他突然晕厥,被送往急诊救治。根据全身出汗发热,体温高达38℃,肾功能开始衰竭等综合情况,以及肾小球滤过率是常人的十分之一的检验报告。

  陈矢说,重症中暑患者体温往往在40℃以上,如若不及时抢救就会危及到病人的生命。

  “热死人”真不是开玩笑的

  热射病是指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或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引起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器官功能障碍或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

  “热射病有一定的死亡率。当体温达到40℃以上,死亡率约为50%;体温达到42℃以上,死亡率约为80%。”陈矢提醒大家,若出现意识模糊,心慌气短,体温在40℃以上等危险信号时要及时就诊,“热死人”真不是开玩笑的!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又称非劳力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主要是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多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年轻人群及户外工作者。经典型热射病主要是由于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老年人群、孕妇和儿童,伴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者等。

  应暑宝典趁“热”收藏

  若想远离中暑,需防患于未然。陈矢建议大家在外出前,可看看天气温度、湿度,也可服用藿香正气水、金银花颗粒、仁丹等预防中暑。外出穿着选择轻薄、浅色、宽松的衣物,涂防晒霜、戴遮阳帽或用遮阳伞。高温天气,饮食上也可以多食用丝瓜、苦瓜、绿豆等防暑去火的食物。

  夏日补水也很重要。据统计,正常人每日皮肤蒸发的水分约500ml左右,口腔挥发的水分约350ml左右。在动辄35℃+的户外,人体每小时排出水分约1000ml。所以建议及时补充水分,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对于出现中暑症状的患者,救护的时候要注意六个关键词——躺、移、测、降、补、送。展开来讲就是帮助患者躺平,转移到阴凉通风且温度较低的环境,测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采用冷敷、擦浴、借助风扇等对其进行降温,用水或淡盐水补充水分,如果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请立即送至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