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4月12日,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及松藻公司三家单位共同建设的国内首套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工业化试验装置在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逢春煤矿670建成投产,该装置日处理甲烷含量为29~31%的低浓度煤层气(瓦斯)4800立方米,生产液化甲烷气(LNG)1.1吨。
“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技术提纯工艺及装备研究”是“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的一个子项目,该课题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承担。在示范工程单位逢春矿建设的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工业化试验装置,采用国际先进的MRC混合制冷工艺(深冷精馏法),在-182度的低温和0.3MP的低压下把含氧煤层气的分离和液化同步进行、一次完成。煤层气液化提纯后,其体积缩小625倍,甲烷浓度达到99%以上,完全达到工业和民用使用标准。
据该项目负责人重庆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长元称,该装置于4月6日上午10时系统投料运行,当晚19点50分生产出LNG。经过系统的操作调整,于7日中午12时达到设计指标,LNG甲烷浓度99.10%,回收率98.75%,电耗为2.8kwh/m3,LNG产量1.1t/d。
据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武介绍,目前国内煤层气液化普遍采用的是先脱氧、后液化的“催化脱氧”技术,该技术存在工艺比较复杂、能耗高、投资大等不足,并且对煤层气的甲烷含量要求也比较高。这次和重庆研究院共同建设的深冷液化装置,克服了上述弱点,同时具有四项国家专利技术,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4月12日通过了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张泓教授为组长的国务院重大专项项目专家办组织的验收。
(张登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