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79|回复: 2

【写作课--817】散文写作系列之八:什么是散文的文眼?

发表于 2022-8-4 09:14: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国古代散文理论的概念之一,指一篇中最能体现作者立意或作品主旨、意境的语句,犹如一篇的眼目,最能传一篇之精神,是作者艺术构思的焦点。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和散文家都很重视文眼的设置与作用。

    陆机的《文赋》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刘熙载的《艺概·文概》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

    散文文眼与诗眼、小说焦点有共同之处,都是艺术构思的焦点或核心。
微信图片_20220804091346.jpg

    但也有区别,诗眼多为“句中眼”,指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句或一个字;小说焦点又多从构思和结构而言,可以是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也可以是中心事件,还可以是关系全篇的典型细节;散文的文眼则是一篇中的警策之言,其主要作用是体现全篇的主旨和意境,又由于它讲究设置的艺术,也关系到结构的安排。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设在篇末,照亮了全篇;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设在篇中,前注后顾,是全篇的核心。

    这些警策之言,已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4 09:15:46 | 查看全部
散文文眼与诗眼、小说焦点有共同之处,都是艺术构思的焦点或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4 19:30:31 | 查看全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设在篇末,照亮了全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