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7|回复: 1

老骥伏枥志千里 --读《安康史话》

发表于 2022-8-4 13:41: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荐读“一部安康历史的百科全书,一部了解安康历史文化的工具书,一部浓缩的安康通史。”这是在方琛先生《安康史话》首发式暨阅读分享会上几位文学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我也深以为然。

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部近4 0 万字的皇皇巨著竟出自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之手。这种甘为文学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套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他活成了他想要的模样。

把一件事重复做,就是行家;把重复的事用心做,就是专家。方琛先生用行动证明了这句话。他曾放弃“从政当官”的机会,在方志办一待就是大半辈子,从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青年,到功成名就、硕果累累的中年,再到老当益壮、散发余热的古稀之年,甘于寂寞,一直与枯燥乏味的文字打交道,笔耕不辍,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享有盛誉的地方志专家。参编志书、史书2 7 本,编著等身。退休后,又被单位返聘,继续在史志编纂岗位上发光发热。

编修史志是方老师的主业,作诗赋文是方老师的副业。因为方老师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又因为方老师的责任和担当,将多年积累的心血再次收集整理、几易其稿、增删内容,历经五个春秋,这部《安康史话》终于与读者见面。《安康史话》包括沿革史话、战争史话、红色史话、人文史话、治城史话、经济史话、物产史话、汉江史话、民俗史话、文旅史话、名人史话共十一编三十七章。涉及政治经济、人文地理、民俗民风、物产特产以及安康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可谓是包罗万象,蔚为壮观。若没有丰富的知识积淀、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是难以完成的。更为可贵的是,这本书句章考究,语言活泼,既有文学的故事性、趣味性,又有方志的严谨性、真实性。不仅为外地人打开了了解安康的一扇窗,也是安康人了解当地的宝典。

这是一个节奏很快的时代。人们往往无法静下心来了解一个人、一段历史,也无法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一篇较长的文章。匆忙的脚步,更让我们无法静下心来了解脚下这片养育我们的热土,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不了解又怎么去建设发展?比如我们引以为傲的汉江,是一条未被污染的内陆河,因其水质好、流量大而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加大了对汉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但就是这样一条被安康人民称为“母亲河”的汉江,历史上曾发生过1 0 次毁灭性的特大洪水。1 9 8 3 年的安康之殇我们还记忆犹新,这些珍贵的资料,《安康史话》都做了较为翔实的记载。了解它,有助于我们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让它为陕西人乃至全国人民造福谋利。

历史不忘后事之师。特别是《下篇·当代安康经济》,用翔实的数字记录了安康人民历经的艰难岁月,以及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改造家园,从而过上美好幸福生活,还附录有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这对当今生活在蜜罐里的年轻人来说,是很好的历史教科书。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如果你是外地人,不妨找点时间,选一方幽境,沏一壶香茗,游走在《安康史话》里,定会爱上安康这片热土;如果你是地道的安康人,更应拜读《安康史话》,读懂“安康风情”,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安康人,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卢慧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4 20:37:31 | 查看全部
一部了解安康历史文化的工具书,《安康史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