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东街辅路,共享单车无序码放,请尽快处理。”“平台收到,立即安排整理。”近日,北京通州区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建设实地考察组检查人员满壮,通过通州区开发的“文明数治”管理平台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上传系统,后台工作人员接收后,立刻核查派单与管理单位进行对接,管理单位第一时间派人到现场进行整理,前后沟通用时短短几分钟。一年前,这样一套流程下来起码要用一到两天。(据8月3日《北京青年报》)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了获得或保住“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城市管理者们下了不少功夫,出台行之有效的措施,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颜值”与内涵。
在看到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有的城市还存在不少短板。比如,有的城市规划先天不足,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人为割断历史文脉,城市风貌缺乏品位特色;有的城市管理不到位,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环境脏乱差现象还没有根本改变,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侵占盲道等“城市病”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城市市民文明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行人乱闯红灯以及市民乱扔垃圾、排队加塞、损坏公物、乱贴乱画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有的城市治安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现象既影响文明城市评选,也影响市民宜居和幸福指数。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千头万绪,小到一个井盖,大到市容秩序,都关系城市文明和市民的生活。要实现文明城市创建的常态化管理、全域化推进,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很多。为解决非法小广告、堆物堆料、停车秩序、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等难点问题,北京积极整合城市管理网格化资源,通过科技赋能,开发上线了“文明数治”系统,通过构建“全域创城一张图”,为创建工作装上“最强大脑”,智慧化推动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提质增效。
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实质是整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创建文明城市必须解决好为谁创建、依靠谁创建和怎么创建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把利民、惠民、便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惠及千家万户,需要群众广泛支持和全社会参与。这就需要各地创新方式方法,把创建的功夫和精力下在“平时”,而不是“评时”。如北京市通州区利用现代科技,为创建活动装上“智慧大脑”,让创城工作有了无处不在的“眼”和“手”,为随时随地发现和处置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群众性的现代社会实践活动。北京“文明数治”的做法值得借鉴,各地要充分利用“智慧大脑”等现代科技,助力文明创建工作更加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刘纯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