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让我们高唱新时代“劳模”颂歌
河北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郭二庄矿 王志强
又逢“五一劳动节”,大家想到了哪些人?当然最先想到的是我们敬佩的劳模们。每一名劳模的事迹都很精彩,但因时代的不同而各具体特色,其最终都是不同行业里具体精神的体现。
先让我们一起再来见证各个时代的劳模代表吧!50年代劳模代表“铁人”王进喜,只身跳进泥浆池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着突发的井喷,被誉为“油田铁人”;60年代劳模代表大寨姑娘郭凤莲,16岁当铁姑娘队长,与男社员战天斗地,改造家乡面貌;70年代北京商店服务员“一把抓”张斌贵;80年代劳模代表修脚女工于素梅用一腔热血、精湛的技术为数十万患者解除痛苦,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一曲全心全意为患者的颂歌;90年代,一心为乘客的李素丽,人们都称她是“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 这种“微笑服务精神”把平凡的售票工作升华为一种艺术化的服务。21世纪劳动代表当属民营企业家许家印,坚持“穷尽毕生心血将慈善事业进行到底 ”。
历数不同时代的劳模,他们的精神都有可贵之处,但都体现的是一种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还有更为重要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劳动模范”作为勤劳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已不再是“一脚泥、两手脏、满脸汗”,农民、工人、教师、科学家、改革家、民营企业家各界社会人士都可以做劳模,充分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新时期的劳模与过去年代的劳模既有明显的区别,区别在于不在单纯归属于体力劳动者,也有脑力劳动者,又是相通的,因为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依然坚守着自己内心的那份执着和做人原则,在岗位上精益求精做好每件事情,持续的付出。
新时期的劳模在当前好的生产条件和社会环境下,更加需要知识去武装自己,社会发展也需要一批高素质、掌握先进技术的产业工人。提起81岁高龄的袁隆平,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荣获2009年“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在农民兄弟眼中,他就是“米菩萨”,网民尊称他为“人民科学家”时,他谦虚地说:“‘人民科学家’谈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说什么家,我觉得农学家最合适。”面对日益发展的祖国,人们都已充分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更加注重技术含量,知识的价值。
当我们的目光聚集在那些创造骄人业绩、少数成功人士脸上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同样的关注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不辞劳苦、辛勤工作的普通劳动者,那些在平凡风位上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普通劳动者更值得我们学习,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我们才能丰衣足食,才能尽情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
[pre]有一首歌叫《咱们工人有力量》,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变了样!这么有力量的歌声,就让我们在中国第91个劳动节到来之际再次唱响,共同为新时代的“劳模”颂歌,因为歌颂劳动模范,就是歌颂我们自己的人生,歌颂劳动模范,就是向着幸福的方向前进。
[/p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