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17|回复: 0

【书斋寻悟】每日一评:由《园丁集》说起(2022★118)

发表于 2022-8-9 01:17: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天津日报   狄青  2016年06月29日16:41
《园丁集》是一本沉甸甸的书,这不仅体现在拿在手中的分量,更体现在读来亲切的文字中,字里行间所蕴藉的热度在令人温暖的同时又倍觉鼓舞。这里凝聚了赵宝山老师深耕群众文学创作辅导工作的汗水与心得。就像蒋子龙先生在序言中所讲到的,这部书的作者赵宝山“正在恢复文学的名誉及其群众性”。
说赵宝山老师是东丽区文学群体的一面旗帜,恐怕不会有人抬 杠。这面旗帜从东丽广袤的郊野上竖起,引领了东丽区的群众文学创作,历时数十载,它没有黯淡,更没有倾 圮,而是愈发鲜艳夺目,令人感佩的同时,也让人无比动容。将近40年前,在军粮城乡下的一间简陋的平房宿舍内,一个围绕赵宝山老师而形成的文学小组,揭开了东丽区群众文学创作繁盛的序幕。甭说是东丽区成长起来的作者,哪怕是与东丽文学群体仅仅有过往来的文学爱好者,大都与赵宝山这个名字发生过交集,也都多多少少得到过赵老师的指点与教诲。
阅读《园丁集》,我眼前不断闪现的的确就是这样一位在文山稿海中辛勤劳作的园丁形象。给我 最 多震撼的还是那“121封辅导信摘录”。这些对东丽区基层群众文学创作者的辅导信函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大体量,如此成规模,使我得以从侧面认识到一位文学园丁,对于一个文学群体的形成之重要性。因为一封有温度的信,可以点燃一颗期待的心。收入书中的每一封信,或指向一篇具体的习作,或阐释一种文学思想,其间更 多的是对业余作者的鼓励与鞭策。对于东丽区文学作者而言,他们真正的创作旅程,大多数都是从得到赵宝山老师的亲笔回信开始的,这些信件有些是赵老师给作者来稿来信的回复,有些则是赵老师看到作者在媒体上发表的作品后主动写去的信函。常常,作者附寄给他指点的作品不过三四百字,但赵老师的回信却有七八百字甚至上千字之多。对于有些作品而言,稍通文学的人一看便知其水平远远未及发表的水平,甚至还没有入门,但赵宝山老师回复的文字永远不会是一瓢冷水,这些文字是有热度的,可以暖到业余作者的心里。许多爱好文学者就是从赵老师回信的字里行间找到了自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