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大众日报淄博讯(记者 刘磊 通讯员 闫盛霆 司书杰 蒲晓宇)7月9日,天刚蒙蒙亮,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黄家峪村村民张秀英便来到村头清洁道路,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家闲不住,可咱这身子骨在外边又找不到工作,多亏了政府,才有了这个工作机会,按月拿工资,生活也有了保障。”今年63岁的张秀英是脱贫享受政策人员,腿脚不便,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可自从成为村里的村容保洁员后,整个人都感觉更有精气神了。 
如今像张秀英这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在淄川区还有2380人。 
为推进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充分就业、有效增收,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今年,淄川区确定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原计划6月底前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2300个,可最后实际开发公益性岗位2381个,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1651个、城镇公益性岗位730个。目前,2381名困难群众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城镇管理服务、基层疫情防控、农村环境治理、森林防火护林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淄川区人社局局长刘芳介绍。 
为确保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的顺利实施,淄川区严格责任落实,建立了工作进展情况调度通报制度,将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纳入区政府对各镇(街道)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在岗位开发安置过程中,淄川区各级各部门严格程序、规范运作,所有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严格按照发布公告、个人申请报名、民主评议、镇(街道)审核公示、区级人社审批、签订协议、岗位集中培训、上岗等程序进行,每个环节都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同时,淄川区还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对城乡公益性岗位实行动态管理,防止“虚报冒领”“吃空饷”等违法违规情况发生。 
双杨镇双凤社区55岁的韩宗贞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前几年,韩宗贞所在的镇企业倒闭后,一直赋闲在家。今年5月,韩宗贞报名公益性岗位审核合格后,便被安排到城镇综合岗位上,负责水电暖维修、社区卫生清理等工作,虽然工作很琐碎,但韩宗贞乐此不疲。“能帮衬帮衬孩子,咱自己也算有点事干,发挥余热。”韩宗贞说。 
“淄川区将严格规范城乡公益性岗位补贴发放管理,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检查机制,让公益性岗位继续发挥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作用,让困难群体端稳就业饭碗。”刘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