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河北工人报
■石市和平西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课后服务班组装青蛙机器人 本报记者张胜国摄
■邯郸市丛台区春风小学“躺式午休”
本报通讯员杨新兴摄
2021年7月,全国“双减”工作正式启动,我省随即扎实推进国家“双减”部署落实。2022年7月,在“双减”政策实施一周年之际,河北省教育厅通过“双减”工作新闻通气会,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通报“双减”一年来的工作进展、目前状况和施政成效。
那么,在过去一年中,“双减”政策对我省职工群众的子女教育、家庭负担、工作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双减”助力
职工子弟个性化发展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小学乒乓球馆二楼的训练室内,丁一心瞅准对手击打过来的乒乓球,一记迅捷的反手扣球后锁定本局胜利。
回想一年来的课后托管经历,丁一心的妈妈张彩虹深有感触地说:“‘双减’减掉了针对共性问题的冗余作业,让老师更有时间关注每个个体的个性发展。”
下午6时训练结束后,活泼开朗的丁一心和队友们走出乒乓球馆,拉着前来接她的妈妈说道:“妈妈,孙颖莎可厉害了,我也要做她那样的人。”
“我都不知道我们家闺女小小的年龄,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抱负?”张彩虹笑着对记者说,但我觉得一定是学校和老师在“双减”之后的教育中,一边帮他们卸掉了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一边注重个体教育、个性发展的结果,修复他们原本就拥有的翱翔理想天空的机能,在他们稚嫩的心底种下了奔赴未来星辰大海的种子。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小学副校长栗俊海表示,“双减”之下,更需要我们教师要不断研究学生、研究课堂,转变育人方式,探索推进分类、分层教学改革,在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探索形成个性化辅导方案,实现教育公平与个性化成长的兼顾,为我校培养更多的像世界冠军孙颖莎一样优秀人才培根固基。
据了解,我省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总量、作业时长得到明显控制,作业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并且书面作业普遍试行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作业实现由“量”到“质”蜕变。“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郭立森说。
■“双减”减掉了
双职工家庭的“心病” “现在学校给学生们提供了‘可口午餐+躺式午休+下午课后延时服务’系列的暖心服务,一举为我们双职工家庭解决了午间接送这个头疼问题。” 邯郸市丛台区春光小学一年级(2)班学生张若云妈妈王会娟开心地说,下午的课后托管班也很不错,从三点半到家长下班前的两个多小时里,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法、绘画、足球、篮球、阅读等班型免费学习,文化课和特长学习一样没落下。每天节省下来的四五个钟头的时间,相当于学校为我们家长多创造了半个工作日,家长的体力得到恢复,高效、优质的工作状态得以延长。 据邯郸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培银介绍,该市将课后服务不断向深度推进,组织全市4.3万余名在职教师投身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截至目前,该市参加课后服务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达到148.4万人,占在校生比例的93.2%。
李林璇是石家庄市石岗大街第二小学一年级(2)班学生,来自我省典型的双职工家庭。李林璇一家人感受最深的是石家庄市免费暑期托管政策。
“以前,每到暑假,都是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现在政府有了暑期免费托管的好政策,解决了我们双职工家庭看娃、学习、顾家、上班的大问题。”李林璇的妈妈陈亚柳开心地说。
“学校的暑期托管班真是太好了,熟悉的同学、熟悉的老师、熟悉的环境,安保、防疫都让人放心,不收任何费用,还能提高多方面的综合素养。”陈亚柳说。
石家庄市教育局局长赵立芬表示,该市今年率先在全省推行小学生暑假免费托管服务试点工作,市内五区25所中小学共计提供了1万个免费托管学位。该市课后服务创新举措和经验被教育部列为典型案例,其经验在全国推广。
■“双减”切实减轻了
职工家庭的负担
河北省教育厅校外培训监管处处长刘殿波介绍:“全省5092所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中,注销1743所,转非学科类3345所,压减率99.9%,剩余4所全部转为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
据统计,我省在实施“双减”政策中,先后出台了40余个文件,建立健全“双减”治理政策矩阵,规范校外教育培训市场,切实减轻了家庭经济和家长精力负担。
在石家庄石桥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工作的闫书芬表示,她上初中的儿子成绩挺不错的,但当时大伙儿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都在报班,你不报,就觉得可能会吃亏。“双减”挺好的,以前一年几个课外班培训费加起来要花三四万元,现在只保留了体育班和书法班,一年费用也就是几千元,省了一个大头儿。没有课外班,孩子的成绩现在也是稳步提升。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需要疏堵结合。如果说校外培训机构压减是“堵”,那么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吸引学生回归校园、恢复家长信心则是“疏”。
“‘双减’目的、手段、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而明确。减负提质增效是目的,学校老师‘教足教好’是手段,学生‘学足学好’是结果。”河北省优秀教师、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教师周琳说,实现“教足教好”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提高学生课堂吸收率,力争课堂内解决问题、学校内完成作业。
据了解,一年来,我省在全面推进“双减”工作中“破立并举”,着力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办学质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愿意回归学校教育。
“目前全省中小学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普遍改革,启发式、引导式教学已成主流,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得到优化,学生主体性增强,课堂参与度、活跃度深,思维得到拓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研究室主任、特级教师李学红说,我省已经制定了9年义务教育阶段中12个学科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并已发放到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
开展好课后服务,是让学生回归校园教育的重要举措。“河北省是全国最早开展课后服务的省份,为全国‘双减’和开展课后服务提供了河北探索。”郭立森介绍说,目前,全省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100%,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服务时间全覆盖。
■本报记者张胜国
记者手记
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绝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能否真正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不仅需要教育部门一家力量的推进,更需要多方力量付出更多行动。
“双减”是始于教育部门,但不止于教育部门的一场教育变革,不仅需要直接教育要素,诸如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教育价值观念的变革,更需要全社会在教育愿景、教育使命和人才培养、使用、评价价值体系方面的深刻变革。
教育从来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我省万千职工当代发展和未来幸福等切身利益之事。正如我省职工闫书芬说的那样:“我们期待‘双减’能让学生获得一个更为公平的竞争平台,打开一条发展的畅通大道,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自己热爱的行业闪闪发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