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5|回复: 1

网络发言也要“一看二慢三通过”

发表于 2022-8-10 18:21: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有人在网上发布视频,称一名护士在抢救病人时玩手机,将该护士卷入舆论旋涡。然而,经院方调查核实,当时该护士并非在玩手机,而是用手机呼叫其他医护人员前来抢救。

这种“剧情”出现反转的网络事件屡屡发生。譬如有人发帖称自己女儿被老师体罚,还展示“带血”校服,后来警方发现是发帖人编造谎言;“73岁东莞清溪企业家豪娶29岁广西大美女”照片被广为传播,后来当事女子澄清那只是自己与外公的合照……经常是消息刚传出,就引来一些网友的指责、嘲弄,不久便被真相“打脸”。即便舆论最终平息下去,也对当事人造成了不小伤害。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有人觉得看到一件事如果不能马上评论,似乎就失去了评论的意义。这种急迫感加上表达欲,使一些网友往往顾不上判断真伪,就急于发声。殊不知,现在网上的信息来源十分混杂,有的人为了流量断章取义,有的则是故意散播虚假信息,如果被这些人带偏了节奏,自己的言论就会助长舆论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伤及无辜。

个体在网络上容易被符号化,“网友”两个字替代了张三李四的具体身份。网络的匿名性,让有的发声人认为,说话用不着太负责任。于是,这样的景象并不鲜见:一个人在现实生活里谨言慎行,对什么事都不轻易发表意见,而一旦进入网络世界,就乐于做“键盘侠”,口无遮拦。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既有公序良俗的约束,也有法治利剑的监管,一个人身处网络,要心存敬畏,即便是隔着一道屏幕,也要以“慎独”二字警醒自己──有言论更该有边界,以此给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建立起一道“防火墙”。

慎独之时,最重要的是慎思。心理学家指出,群体的感情容易冲动、多变和急躁,而且易受暗示和轻信人言,因而处在群体之中时,要对此特别警惕。在互联网上,难免会听到各种声音,此时最怕的就是人云亦云。今天跟着一群网友去指责一个人,明天事情反转了,再跟着一拨人去指责另一个人,看上去很“痛快”,其实失去了立场和价值判断力。在网络上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像过十字路口那样“一看二慢三通过”,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再发声,虽然慢了半拍,但能保证自己的言论更理性客观。

网络时代,发言需要慢一点,让理性取代急躁,平和取代戾气,网络空间会越来越天朗气清。(张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1 11:23:27 | 查看全部
这种“剧情”出现反转的网络事件屡屡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