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5|回复: 1

青年科研人员要攻关而非公关

发表于 2022-8-10 18:47: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前,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减负行动3.0),意在解决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突出问题,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充分激发青年创新潜能与活力。通知明确要求,确保青年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少于4/5。

科研人员第一任务是科学研究,青年时期正是搞科研的最佳年龄段。统计数据表明,不少享有盛誉的科学家,特别是那些诺贝尔奖级的成果,往往都在三四十岁年纪完成。我国青年科研人员是科技强国的希望,已经成为突破长期被西方垄断的卡脖子技术、实现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但也要看到,现实中,事务性工作挤占科研工作时间的现象比比皆是,忙于迎来送往甚至觥筹交错的青年科研人员大有人在,明知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却又不得不参加的活动,让很多重任在肩的青年科研人员疲于应付。

2018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行动,受到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欢迎。虽经多次治理,但问题依然存在,减负行动从1.0版升级到3.0版,足以说明顽疾根深蒂固。青年科研人员陷入事务性应酬,既耽误了自己的科研进度,也辜负了国家的支持和重托。

减负3.0版,不要求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列席接待性会议,将青年科研人员从不必要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是极有针对性的措施。青年科研人员要科技攻关而不要人际公关,要当科学家而不是社会活动家。无谓的迎来送往中探索不出科学规律,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评不出真正的能力实力。硬性保障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向科研领域的歪风邪气说不,就是保护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国家的科研创新能力。

为青年科研人员减负势在必行。科研负担能否真正减下来,是否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应该成为科研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一道考核题。(贾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1 12:00:55 | 查看全部
充分激发青年创新潜能与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