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6|回复: 0

减负才能更好释能

发表于 2022-8-11 16:41: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解决广大青年科研人员反映集中的紧迫诉求,充分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据8月8日新华社电)

之所以要减负,是因为不少青年科研人员都背负着沉重的学术压力和工作压力,青年科研人员面临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突出问题。当前国内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普遍采用学术锦标赛制,高校教师在学术与行政上都背负了过多任务,如果完成不了,不仅难以获得更高职位和头衔,甚至可能无法续聘。不少高校还采用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法,不少聘用的科研人员的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往往都从课题经费中支出。没有课题就没有经费,不仅难以养活团队,连自己的工资都难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青年科研人员沦为“项目机器”。工作强度高、生活作息不规律,这使得部分青年科研人员的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在高强度工作与竞争压力之下,各类心理疾病也找上门来。

此前有报道指出,在南方某研究型大学教师例行体检中,每年都会新发现3~5个患恶性肿瘤的病例。极少数青年科研人员正当有为之年却身患重疾,对其家庭和国家来说都是莫大的损失。

因此,给青年科研人员减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的活力,也能防止把他们异化为“项目机器”。此次五部门的减负专项行动,要求在2023年6月底之前,各项措施办法全面开展实施,减负行动全面落地见效。

为青年科研人员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能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持续深化拓展科研领域“放管服”工作;要去功利化,让评价机制和利益“脱钩”;还要减少行政干预,从追求数量转到强调质量,等等。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学术休假制度,为科研人员营造一个宽松的科研氛围。另外,还要重视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引导科研人员增强健康意识、预防意识,对科研人员开展定期体检,建立心理健康的预警机制。

站在科研事业的发展高度来看,重视人才是强国之本,兴邦之计,只有善待科研人员、保护好科研人员,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贡献。从劳资关系的角度来看,科研人员是脑力劳动者,他们的休息权等合法权益不容侵犯。给青年科研人员更好减负,让他们轻装上阵,才能充分激发活力,释放创新创造的动能。(戴先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