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66|回复: 1

摆脱“包袱思维”,落实对职场妈妈的“鼓励”

发表于 2022-8-15 18:48: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浙江省发布的《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子女3周岁内,鼓励允许适宜远程办公的职工居家办公和工位办公相结合”的意见,引发热议。(8月12日 澎湃新闻)

评论中有不少网友表示“鼓励,也只能是鼓励”“不现实”,甚至也有网友直指当下部分产后妈妈复工却遭公司解聘的现状。对于浙江省关于实施更具弹性和人文关怀的生育休假制度这一举动如此悲观,究其原因,是整个社会对于职场妈妈这一社会群体的“包袱思维”还没有彻底解放。

如今,降低生育成本、缓解育儿压力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育儿假的落实、职场妈妈的权益保障、3岁以下儿童照料难等问题,经常在网上掀起讨论。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化逻辑下,育儿妈妈可能存在的低效率与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功利逻辑相冲突。

但是否存在一种方式能够调节二者之间的矛盾?近来,在广东省中山市等地出现的“妈妈岗”给出了答案。“妈妈岗”指的是为妈妈们特设的岗位,工作时间灵活,好让妈妈们可以兼顾家庭与工作。换句话说,“妈妈岗”的关键词就是弹性工作、柔性管理。然而,这样的政策照顾是否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是牺牲了现实利益以换取人文关怀的一种举措呢?事实上并非如此。中山市悦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他们统计过,“妈妈岗”人员流失率低,稳定在5%左右,而其他用工模式动辄15%,在某些季节甚至超过30%。而且因为归属感强,忠诚度高,“妈妈岗”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也都比普工更高。

由此可见,妈妈群体也可能成为一种可开发的劳动力资源。将想象的“包袱”用市场的逻辑加以安排利用,不仅更加具有经济学上的可持续性,且有利于破除偏见、扭转思路,“形成员工、家庭、企业、国家的‘多赢’局面”。

虽然,这样的举措目前仍然是一种地方试点,但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地方出台有关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的政策文件,部分企业跟随步伐提高育儿员工的人文关怀,这些星星之火是改变现状的第一步。但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不能摆脱“包袱思维”,只靠一方的“牺牲”,没有模式创新,内驱力不足,改变无法走远。在生育率下降,人口红利衰退的当下,对育儿群体做好服务,不仅不是企业发展的“包袱”,反而是转型升级的契机。甩掉“包袱”思维,才能让生育休假制度不断完善、发展,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育儿型社会。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社会支持系统的改善是一项重大课题和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社会治理的每一步前进都将继续深入和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推动多元调解机制更完善、效果更显现,切实提升社会支持的能力,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林诗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8 11:34:05 | 查看全部
对育儿群体做好服务,甩掉“包袱”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