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工人报》(2022年08月17日 第A2版)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发展,催生了一批“网上注册、平台派单、线下工作”的新就业群体,这个群体基数大、人员流动快,存在工作强度大、社会保障低、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如何做好思想引领和凝聚服务,成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的新课题。
从小事情入手 从细微处着力
针对新就业群体反映集中的停车分拣难、配送入户难、歇脚就餐难、物流运输难等问题,济南市组织开展了“泉城暖‘新’”行动,帮助新就业群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把他们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
“我和妻子是从聊城来济南打工的,孩子在老家上小学,假期才能来到我们夫妻身边,以前的时候,假期照料看护也是个大问题。现在社区提供了寒暑假托管服务,有空调、有图书,还有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课业辅导,把孩子放在这里我们非常放心。”晚上七点钟,到市中区大观园街道睦和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接孩子的快递员刘明说, “不仅这些,周边还有很多小哥驿站,即使再晚也能刷脸进去充充电、歇一歇。”
为织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网络,济南市整合各级党群服务资源,着力打造 “500米暖新服务圈”,明确“十个一”标准,提供“可饮水、可热饭、可乘凉、可取暖、可上网、可充电、有图书、有电视、有药箱、有工具”等服务。
整合优势资源 加强集成创新
晚上九点多,外卖小哥周凯正在登录“成长学院”手机端学习物流管理有关课程。周凯坦言:“出来工作吃了学历低的亏,想出去培训又没时间花钱又多,现在报名参加了趵突泉街道与济南职业学院、美团山东总部举办的‘成长学院’,专业很多,收费也不高,像我报的物流专业大专班,街道还帮助申请学历补贴,平常的积分也能换课程,我打算利用这两年多时间学习完毕业后,去干点和物流有关的行业,一想到这些,感到工作生活更有劲了。”
为有效解决新就业群体素质能力建设和职业发展问题,济南市布局建设“成长学院”,为新就业群体打造家门口课堂。目前已经形成以济南职业学院、山东物业管理专修学院、山东商贸学校等8所院校为主体,涵盖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现代物流管理、网络营销等专业的培训体系。济南市推动将新就业群体纳入人才技能体系,完善劳动保险、法律保障、住房落户等制度体系,不断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突出政治功能 强化组织凝聚
在市中区舜耕街道,活跃着一支30余名新业态从业人员组成的“城市观察团”,他们中有快递外卖员,有网约车司机,也有网络直播从业人员,由街道党工委联合外卖快递配送站、MCN机构等层层选出来并颁发聘书,在街道发挥“文明引导员”“移动探头”等作用,其中就有5名党员。
为让新就业群体中更多的党员亮出身份、发挥作用,各区县、行业党委通过 “云蜂寻巢”“码上报到”等多种形式摸排流动党员,建立“实体+功能”党组织,创新“10分钟微课堂”“班前一刻钟”等方式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推广党员先锋号、党员责任区等做法,将新就业群体中的流动党员管理起来、组织起来,今年新推动144家新业态运营主体建立了党组织,为1246家新业态运营主体选派党建指导员,吸纳126名新业态运营主体党员负责人担任街道社区兼职委员。黄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