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物流成本激增等因素加快全球产业链重构,国际贸易形势日趋复杂,不确定性明显增大。各类国际展会纷纷延期或取消,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大幅减少。国际贸易订单正从大批量、少频次、标准化商品向小批量、多频次、个性化商品转变。为应对以上变化,我国传统民营中小企业日益重视跨境电商等新模式,借助阿里国际站等平台加快传统外贸数字化转型步伐。化解外贸渠道卡脖子风险的关键在于要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跨境电商平台。使用全流程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是我国电商平台探索出的一条引领行业的道路,符合现阶段我国外贸行业的国情,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跨境电商是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增速远高于外贸整体增速。据海关统计,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5年增长近10倍。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98万亿元,增长15%;其中出口1.44万亿元,增长24.5%。跨境电商监管方式不断创新。出台了“清单核放,汇总统计”、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等一系列政策。
民营中小企业是我国外贸高质量增长的生力军。从规模上来看,据海关统计,2022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0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其中,出口8.94万亿元,增长11.4%;进口7.1万亿元,增长4.7%。民营企业进出口7.86万亿元,增长11.8%,占我外贸总值的49%,比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28万亿元,增长16.7%,占出口总值的59%;进口2.58万亿元,增长2.9%,占进口总值的36.5%。从企业数量上来看,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21年11月,我国市场主体已达到1.5亿户,其中企业4600万户,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
我国跨境电商正在迈入全流程数字化的变革期。自1999年以来,我国各类跨境电商平台逐步成长壮大,成为保就业、稳外贸的重要抓手。以我国最早的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为研究对象,根据平台各个阶段为商家提供的服务,可以将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分为探索期、发展期和变革期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探索期。主要特征是黄页展示。跨境电商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撮合服务,买卖双方线上沟通、线下交易。第二个阶段为发展期。主要特征是在线交易。跨境电商平台为企业搭建信用担保体系,保障企业在线跨境交易。第三个阶段为变革期。主要特征是全流程数字化。目前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平台,正搭建金融、支付、物流、通关、汇兑等全流程数字化服务体系,从传统线上撮合平台向一站式数字化外贸服务平台转型。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国办发〔2021〕24号),提出“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工具,推动外贸全流程各环节优化提升”。
跨境电商大幅降低了传统外贸专业化门槛。民营中小企业借助跨境电商模式实现外贸数字化转型,可以缩小“数字鸿沟”,实现普惠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跨境商机的不确定性。世界各地市场存在政策、经济、文化、法律、风俗、语言等方面差异,满足消费需求的能力有待提升。二是物流配送的不确定性。当前高昂的海运或航空国际物流成本让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一些国家或地区落后的物流基础设施也严重影响跨境物流发展。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和可追溯性得不到保障。三是支付结算的不确定性。跨境支付体系还不完善,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还有待提升。中小商家缺乏在线支付解决方案。四是金融支持的不确定性。由于我国跨境信用体系不健全,传统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从事跨境电商业务支持有限。五是人才保障的不确定性。既了解电商又了解外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较少。
为帮扶民营中小企业应对不确定风险挑战,摆脱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走品牌化出海道路,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完善跨境电商服务业,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信息展示、交易服务、金融支持、通关检验、物流履约、外汇兑换、出口退税等全流程跨境电商服务,构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具体来讲,减少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可以实施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探索品牌出海路径。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等附加值较高的环节,吸纳全球创新智慧,升级品牌设计理念。拓展营销渠道,借力网红直播、视频分享等社交网络传播方式,扩大品牌宣传。了解本地消费者文化差异,实现面向消费者定制化销售,让跨境电商产品充满温度,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打造跨境电商品牌,建立健全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增强我国跨境电商产品定价主动权,有效提高跨境电商产品溢价能力。
第二,完善全球物流服务体系。一方面,加快建设海外仓。推动跨境物流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形成跨境物流与国内制造业协同“出海”的发展格局,最终通过强化双方在供需合作及供应链层面的深度协同,推动制造供应链和流通供应链的相互耦合。另一方面,提升物流服务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物流服务的业务流程全面深入融合,加快形成物流运输全流程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无人化,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传递成本,保证运输服务的安全性、时效性和成本性。实现跨境电商物流“一单到底”,做到全程透明可视化。
第三,完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开展跨境电商收付款业务。鼓励我国银行和第三方收款企业优化收款产品、拓展海外合作,为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融合提供一站式跨境支付解决方案。二是发展金融信贷业务。鼓励金融机构探索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融合发展的融资方式,扩大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抵押品的范围。支持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依据自身优势融合创新,大力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区块链技术”“传统银行+电商平台”等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建设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为国内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更系统、更稳定的信贷服务。三是创新电商保险业务。鼓励电商企业与国内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信保、在线保理等业务。依托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覆盖跨境电商采购全流程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保险产品。
第四,搭建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一方面,构建人才联合培养体系。鼓励高等院校设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推动在跨境电商园区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组织开展跨境电商经验交流,加快培养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鼓励跨境电商平台为高校学生提供具备真实从业环境的人才培养项目。另一方面,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大力支持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国内外交流、培训资助等,实行以跨境电商人才集聚和引进为目的国际合作,以市场化激励机制引进国际高层次专业人才。(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