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3|回复: 3

“虾黄”是虾屎还是虾卵? 小龙虾头到底能不能吃

发表于 2022-8-22 17:18: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822003_001_01.jpg
最近,“小龙虾头到底能不能吃”的话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虾黄是虾屎,不能吃”“虾头重金属超标”等说法层出不穷。 小龙虾的正确吃法是什么?如何更好地享用这种美味呢?

虾头内的“虾黄”到底是什么

对很多“吃货”来说,虾头内的“虾黄”是人间至味,情有独钟、欲罢不能。还有人从滋补角度认为,“虾黄”是小龙虾的虾卵,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这是真的吗?

其实,虾头内的“虾黄”是小龙虾的肝胰腺,也就是虾的肝脏。

虾和人一样,肝脏是解毒的器官,只不过虾的这些器官集中在头部。生长环境中的一些重金属和污染物、寄生虫都会通过虾摄食或呼吸进入到虾的内部。

另外,可能会让很多“吃货”们失望的是,公虾和母虾头部同样存在肝胰腺,所以“虾黄即虾卵”一说并不成立。

此外,虾头除了肝胰腺,还有很多虾的器官,比如胃和鳃,这些也是吸收并处理毒素的地方,也是最易积聚重金属、病原菌和寄生虫的部分。

所以,从饮食安全的角度看,建议大家只吃虾尾,这虾头还是少吃为好。

死虾到底能不能吃

蒜蓉、麻辣、清蒸乃至烧烤,小龙虾做法繁复让人眼花缭乱,各花入各眼,都好吃。但要想吃得好,关键得食材好,挑选合格优质的小龙虾很重要。

其实,小龙虾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食用鲜活小龙虾一般是没问题的。但死虾能不能吃,关键要看小龙虾是怎么死的,如果不是直接冻死的,最好不要吃。

小龙虾是一种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夏季气温炎热,高蛋白的活体一旦死亡,体内细菌分解后高蛋白极易变质,人吃了就容易拉肚子或中毒。

总的来说,不建议食用死虾。

虽说水产品死亡越久,越容易被病菌污染,但也要看是怎么死的。

冷冻虾是另外一种情况,经正规加工冷冻死亡的小龙虾和从水池里捞上来的死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对于正规加工而成的速冻小龙虾等,虽然其形态已经死亡,但是在小龙虾鲜活状态下加工、冷冻而成,可以食用。

虾线虾脚要不要去掉

买到好虾不难,但不见得每个人都会做、都能做得对。

因为小龙虾体表和体内都含有污垢,在加工之前要进行彻底的清洗,类似于虾头、虾线等可以直接去掉。

如果不考虑美观,小龙虾的虾脚也可以去掉。

在烹饪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高温,高温才能将其体内的细菌或寄生虫杀死。

通常,寄生虫在70℃的温度中,煮至10分钟左右就会死亡。如果是100℃的高温,杀死寄生虫的时间会更短。

相关链接

鸡头、鸭头、鱼头能不能吃

一般情况下,多数动物头不能食用,以免增加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负担。还有,鱼肚子中的那层黑皮也必须处理掉,其中聚集太多污染物和致癌物。即使吃禽肉和鱼肉也要控制好量,每人每天吃75至150克左右就行;保证肉类彻底煮熟煮透后才能吃,以免导致肺吸虫和肝吸虫病。不管野生动物有多么美味,任何人都不能食用,因为野生动物安全和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极有可能会造成病毒传染。

鸡头 研究发现,家中饲养的鸡存活时间越长,鸡头中积聚的毒素就越多。之所以会出现此问题,是因为家中饲养的鸡随便寻找食物,极有可能吃到重金属物质,重金属物质在大脑中积聚,久而久之积聚得越来越多,毒性也随之增强。偶尔吃一两次鸡头没问题,但经常食用可能会诱发中毒反应,因此鸡头不能多吃。

鸭头 家中饲养的鸭子跟鸡一样,鸭头中也会积聚重金属物质,所以少吃为妙。

鱼头 鱼头中含有众多营养物质,尤其是EPA和DHA,这属于不饱和脂肪酸,能帮助软化血管,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能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延缓脑细胞衰老速度。

不过,如果海洋中的有害物质进入鱼体中,会增加鱼头中有害物质含量,因此尽量不要吃鱼头。

“三不吃”原则要记牢

不吃动物淋巴 淋巴是生物免疫系统,承担着众多功能,这一部位易残留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因此建议不要吃。

不能吃腺体 这里所说的腺体是指动物淋巴腺、肾上腺以及甲状腺,不管有多美味都不能食用。因为动物腺体中含太多病原体和重金属,易造成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甚至会影响智力发育。

不吃动物皮 动物皮由淋巴、脂肪以及真 皮所组成,吃动物皮易导致脂肪摄入超标,升高血液中脂质物质含量,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据北青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2 17:20:21 | 查看全部
从饮食安全的角度看,建议大家只吃虾尾,这虾头还是少吃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3 08:01:1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4 20:15:45 | 查看全部
会影响智力发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