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前,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个汽修行业联合工会集中入会仪式上,宣恩县非遗传习所的罗义杰带来的三棒鼓、高腔山歌等民俗文化表演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赢得阵阵掌声。作为宣恩非遗传承人,工会志愿者罗义杰常年在“非遗”展演和教授工作一线,协助工会开展“民间力量·文化精彩”“每周文化一小时”,民歌传唱进机关、滚龙连厢进企业、八宝铜铃进社区等活动,每年公益展演60余场,惠及职工群众达5万余人次。“工会给我们提供了艺术展示的平台。”罗义杰说。
湖北省宣恩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土家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13个,全县36万人口,少数民族人口就有24万,占全县人口的66.6%。宣恩县总工会充分利用基层群众组织工作的优势,找准工作切入点和落脚点,将“工会+”品牌优势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全方位,有效探索出了基层社会治理“工”字效能新路径。
宣恩县总工会以“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周周能引流”的工作态势,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配合政府打造以“仙山贡水·浪漫宣恩”为主题的“两会三赛四节”品牌。通过广泛宣传,全民参与,中国民族民间龙舟争霸赛暨水上运动会已成为全国性精品赛事,特别是极具本地民族特色的《幺妹儿带你慢慢儿耍》工间操集体云展演,将旅游景区、特色村寨、行业特色相结合,线上线下模式实现了“工会+文旅”深度融合。“工会杯”品牌赛事吸引恩施州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常态化“工”字号文化精品活动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营造了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县总积极吸纳新兴产业从业者加入工会组织。以“试点+现场会”模式,重点突破行业头部企业组建工会,通过现场办公会、行业座谈会等方式,试点企业“现身说法”激发企业建会热情,专门聘请博今电气工会主席黄河等10名“推广大使”,“以会建会”带动辖区内三大片区20余家企业完成工会组建。
湖北兴龙工具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值过亿元,员工400余人的本地龙头企业,县总工会专班人员在半年内9次上门开展工会建会工作,均遭到拒绝。“推广大使”黄河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主动上门宣讲工会惠企助企政策,分享开展活动、困难帮扶、集体协商等工会工作经验,并邀请兴龙工具职工代表实地考察,得到了该公司的信任和认可。该公司及时完成工会组建,并在享受工会红利后主动带动周边企业建会,形成建会“连带”效应。兴龙工具董事长刘江说,“原来我认为企业只需要专心搞生产,建立工会的意义不大。后来工会支持我们开办了爱心托管班,让10多位准备离职回家带孩子的技术骨干安心留下来工作。工会服务真的送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以9个乡镇工会工作委员会为基础,宣恩县总工会将全县1000余名村、社区干部纳入工会大家庭,成立村组织联合工会,探索以椒园镇黄坪村村委会为依托,将村集体经营公司、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组建联合工会的新模式。“成立工会后我们统一宣传营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内部管理、统一分配客源,避免恶性竞争、降质欺客,极大推动了我们黄金梨销售和乡村旅游发展。”黄坪村党支部书记姚元翔说。为了进一步增强工会影响力,他们将触角延伸至社会基层末梢,如少数民族非遗传人、村级网络主播、农家乐就业人员等,不断拓展工会组织覆盖面。通过建立班子成员包片制度,以台账运转、一次性告知、“点单—派单”、现场指导、运转监督等规范化方式,订单式精准化运转工会,确保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全县规范化建立工会组织221家,工会会员15208人,民营企业建立基层工会组织57家,会员4154人,其中,少数民族职工占比85%以上。
工匠培育以民族手艺传承人为先,技能提升以民贸企业职工为主,“工会+民族”全力推进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宣恩县总工会重点推荐茶艺传承人、菊花石传承人、土家营造技艺传承人等参加湖北省“工友杯”首届“e有绝活”高技能人才技能竞赛,土家营造技艺传承人黄俊成功入围决赛,其作品“土家吊脚楼结构模型”入选新就业形态+传统工艺类“优秀绝活”。
“土家营造技艺是深藏于民间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参赛机会,让散落在民间的少数民族技艺珍宝在省级工会平台得到充分展示,让我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勇气。”黄俊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