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人的价值靠自己主宰
许振超说:“一个人可以没有大学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可能进不了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练就一身绝活,做个能工巧匠。”凭着这样的信念,原本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在几十个春秋中,结合本职工作自修了大学机电专业所有课程,掌握了需要大学毕业科班出身方能驾驭的当代最先进的桥吊操作和修理技术,带领他的团队两次创造集装箱装卸世界记录。他的工友称他为“桥吊专家,”青岛港将这一世界纪录命名为“振超效率”。
许振超创造出了“超人”的业绩,但他不是“超人”。他的求知的条件环境,许许多多的人都具备,或者比他更好,然而,相比之下却缺乏许振超那种不懈追求,超越自我的精神,缺乏那种渴求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心、毅力和勇气。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转型,人们价值观趋于多元化,进入企业当工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难以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比如:“年龄大了不好学”、“底子薄,不会学”、“条件差,不必学”等等。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有不少员工数十年来,在企业仍然跟在别人后面当助手,自己单打独斗地解决问题还是不行。所以像这些人在岗位竞争上常常别人比下来,经济收入也越来越低,整天只能机械地做些体力活,甚至有时连这些所谓简单的体力活也做不好。难怪现在在家庭教育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当工人,总认为,工人就是一个很粗糙的体力活,其实不然。从广义上讲“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通常人们所说的仅指体力劳动。笔者认为,即便是体力劳动,那也要动脑的,动脑的结果是把粗糙乏味的体力活做得又快又好,只有手脑并用才称得上一名合格的劳动者。从某种角度上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文化基因,加之人生哲学中崇尚悠闲,尤其是用智慧来享受悠闲的人才被认为是受教化最高的人。
由此可见,新时代的工人要实现自我价值,就要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克服左顾右盼、急功近利的思想,把岗位当舞台,把聪明智慧施展出来,不断超越自我,建功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