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7|回复: 0

做实防溺水教育要突破思维惯性

发表于 2022-8-28 15:48: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暑假到来,莘莘学子终于可以开启休憩模式,但身心放松的同时,安全教育的“防堤”却要牢而不松。安全、快乐度假是暑假教育的重心,尤其是防学生溺水教育更是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溺水事故的悲剧几乎每年都在上演,从预防到事故发生再到反思,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无休止的怪圈。笔者认为,要突破这种经常性不幸事件的怪圈,防溺水安全教育必须创新思路方能见实效。

打破被动等待惯性,主动开展工作。鉴于安全教育无小事,教育行政部门几乎每年都要下发防溺水事故的通知,意在增强其重要性和紧迫感。但久而久之,近乎一样的措辞,在有些学校看来已没有新鲜感;有的学校凭借经验,书面教育材料多于实际演练,只追求上级检查时“一次性过关”。事实上,防溺水安全教育要在上级常规督促之前谋划,掌握有无新的溺水隐患点,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力度如何,尤其是单亲孩子和留守儿童应作为工作重点。因为每个溺水事故背后,往往会有一个问题家庭。

打破担责恐惧惯性,夯实安全教育。一旦出现学生溺水事故,当事人家庭、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甚至有的媒体都会深究学校的教育责任是否到位。即使学校尽到了安全教育责任,有时难免也会遇上“校闹”。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正是在这种责任倒逼和害怕担责的恐惧心态下开展的,教室黑板报、校园报栏等大都布置了近乎千篇一律的相关知识,显然是只求安全教育的“最大公约数”,而没有考虑本地的具体情况。学校应该把具体班级的学生自律差别和家庭监护差异结合起来考虑,“私人订制”个体化教育方案。家校联系也不能仅停留在“回执单”,而要保证让家长知情,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打破理论说教惯性,突出技能教育。防溺水安全教育除了报栏等常规宣传外,要通过多媒体进行视频案例警示教育,与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远离危险。理论教育是必要的,但只有理论的教育是空洞的,防溺水演练不一定为求逼真而要在水中进行,可以编排成文艺小品、校园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效果肯定比简单说教更为理想。随着炎炎夏季的到来,学校可以借助校讯通、家长群等家校交流平台,除了给家长科普防溺水知识外,还可以布置一道“周末陪孩子练习游泳”的家庭作业。

此外,防溺水教育不能仅靠学校单打独斗,家庭、村委或社区及关工委、团委等社会力量也要广泛参与,形成联防联动机制。(雒会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