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邓勤
要了解晚清历史,不能不提李鸿章。李鸿章处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清政府内忧外患,其建淮军,平祸乱,出将入相;办洋务,创水师,与洋人争利;促外交,为晚清补裂痕。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命运大转折中,李鸿章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人物。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谈道,李鸿章作为一个毁誉皆达到顶点的“非常人”,已经不能用“非常之奸雄”“非常之豪杰”来评价了。他认为,“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梁氏虽夸张,但此言不虚。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许多决定清王朝前途命运的军国大事和经略大计,李鸿章都是参与者、决策者或领导者,因此他是那段历史重要的缔造者和见证人。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平乱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李鸿章始终是中轴甚或领袖人物。直到清朝政府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李鸿章亲手葬送了自己在洋务运动中苦心经营的军事成果,包括前半生的丰功伟绩。作家王万顺认为,李鸿章是继林则徐、魏源等先哲之后对世界大势有着较为清醒认识的智者,是近代化事业的推动者、奠基人,他的努力功在当时,利在后世。尽管李鸿章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但在李鸿章的身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国人一百多年来为改变国家命运所做出的不懈努力。王万顺2020年出版的《李鸿章家族传》首次从家族史的角度剖析李鸿章,展现李氏家族在晚清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本书包括《太平天国时期的李鸿章家族》《言说不尽的晚清第一大家族》等八章,从李鸿章科甲奋起,助攻太平天国讲起,再到李氏兄弟位列封疆,办洋务运动走向事业巅峰,李鸿章带领李氏家族及淮军为晚清呕心沥血;然而甲午战争,李鸿章一手建立起来的北洋舰队覆灭,其迅速由盛转衰,李氏家族也随其在历史的舞台上沉浮。李鸿章的姻亲、后代、部将、幕僚、好友、同道,鸡犬升天,攀龙附骥,受惠发达者多矣。李氏一族大起大落的家族史,就是近代中国的缩影。
晚清时期,时局动荡,兵荒马乱。如果不是“非常之人”,不具备高超的智慧,从一介平民跻身仕途,沙场征战,一路扶摇,出人头地,位居宰辅,权倾朝野,左右国家命运,何其难也。但李鸿章做到了,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客观来看,李鸿章的崛起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还与曾国藩的慧眼识才有关。李鸿章和兄长李瀚章,都曾在曾国藩手下做事,不断获得荐举,步步高升,荣升督抚这样的封疆大吏。作者认为,李鸿章有责任,有担当,是一个能臣干吏,但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好面子,事事讲排场,善于搞人际关系,这使其最终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利益集团。
清代文学家俞樾曾在李鸿章的挽联中写道:“甫四十即封疆,未五旬即宰辅,经文纬武,盖代勋名,历数寰中荡寇,域外和戎,力任其难,相业巍巍千古少。”寥寥数语,概括了李鸿章的一生,并给予高度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