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璇玑,是天文仪器的词汇。如今,在由155名海洋石油工程师组成的团队手中,赋予了它全新的含义。
今年4月,我国首条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璇玑”系统智能化生产线正式投产使用,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璇玑”系统正式迈入大规模产业化新阶段,制造能力跻身国际一流。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事业部塘沽作业公司定向随钻产品线全体员工,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在“功劳簿”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掌握随钻测井及旋转导向钻井技术这颗钻井技术“皇冠上的明珠”实属不易。据随钻工程师谢东昇介绍,一线工程师们不仅要冲破国外关键核心技术的层层“围堵”,还需要攻克10余项关键技术瓶颈、40余种高温电路、近百种试验测试装置、数千个机械液压部件、上百万行程序代码……这些“拦路虎”都无法阻挡团队攻克困难的决心,他们用比国际顶尖同行快4年的“中国速度”,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同时拥有这两项技术的国家。
作为我国石油钻井、测井领域一项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突破,“璇玑”系统可以精准控制几千米地下的钻头“瞄着”油层去,“闻着”油味钻,是大幅降低油气田开发成本、高效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重要法宝,最多增加平台可控油气藏范围4至5倍,提高单井采收率2至3倍,节省作业时间30%至50%,代表着当今世界钻井、测井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工程师们深知,“璇玑”的诞生不是目的,令“璇玑”系统系列化、产业化、规模化才是根本。他们顾不得欢呼庆祝,随即投入夜以继日地记录、分析、定位、整改、再验证中。设计、制造、作业、维保、再优化……“璇玑”在他们手中不断进行着迭代升级。
截至5月份,“璇玑”系统获得3件关键技术国际专利,230件国家授权专利,累计作业超800井次,一次入井成功率90%以上,涉及作业的投产井累产近400万吨油当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