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1|回复: 0

“考博热”兴起,个人只能被裹挟吗?

发表于 2022-9-3 15:27: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年来,继考研人数不断突破新高后,考博热浪袭来。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开始了重读本科。各类“考学热”的背后,是对学历的执着还是对知识的追求?“上岸”之后,读书的“涯”在哪里?

升学考一直是常年霸占热搜的话题。这些年随着研究生教育扩招,“考博热”也逐渐兴起。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有在学博士生50.95万人,在学硕士生282.29万人。这样一种学历“大跃进”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

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在管理、创新、科研等方面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确实在上升。比如,我们注意到,这些年一些街道办、贫困县在对外招聘上,都普遍要求研究生乃至博士。这背后虽然不排除个别地方的“好大喜功”,但社会各领域对于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学历膨胀和贬值的现象,也客观存在,我们的确在进入如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所提到的“文凭社会”。近几年,一些人开始重读本科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现象。因为社会对学历的要求在普遍提升,过去可能一个人拥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不在乎学历上的短板,但现在,由于普遍的学历门槛提高,光有技术而学历不足,就成了一个问题。个人需要持续更新、提升自己,或者要实现“跨界”,学历上的“再深造”,都越来越成为一个无法绕过的坎。

而就现实因素来看,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有更多人为了回避就业压力,倾向于选择继续留在“象牙塔”,通过“刷学历”来延迟就业,或是积累未来的就业优势。所以说,当前的考研热、考博热,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这里面既有必然性原因,也有偶然性原因;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既有合理性的一面,也有值得警惕的一面。

客观说,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面对学历上的“军备竞赛”,个人的选择其实是有限的。要知道,在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高等教育大发展后,社会对学历的要求普遍提高。如今很多招聘中,研究生学历已经是基本门槛。如果达不到这个学历要求,就意味着个人在就业市场中会失去很多机会,真正输在“起跑线上”。由此可以说,很多人“刷学历”其实是被裹挟的。但是,这里面的悖论在于,当“考研热”“考博热”持续,催促更多的人加入其中,身处其中的个人并不会变得更轻松。用通俗的话说,它只会让社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卷”。

于是,在现实中我们能看到两种似乎矛盾的现象并存。一边是学历竞争越来越激烈,整个社会对学历都更加看重了;但另一边,“读书无用论”依旧有市场。比如,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即便读到博士还是找不到工作”。这看似是一种矛盾,但实际上不过是同一问题的一体两面。因为抛开个人差异不谈,当学历的膨胀速度远远超过社会机会增加的速度,就必然导致学历贬值。因此,不管个人升学是为了求知还是刷学历,都必须明白一点,学历的提升并不必然与个人能力,或者说社会竞争力的提升划等号。

所以说,身处学历膨胀的大背景下,个人也未必只能完全被裹挟。与其盲目跟风考研、考博,不如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掌握一技之长。在兼顾学历和技能的情况下作出选择,可能是最“实用”的。当然,这只是一种实用主义思维。我们不能否认,的确有少数人的升学确实是为了“求知”,而这方面就另当别论了。(朱昌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