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打击惩治涉网黑恶犯罪专项行动。通知要求,依法严厉打击惩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裸聊”敲诈、“套路贷”、舆情敲诈、恶意索赔、软暴力催收、网络水军滋事等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组织,坚决斩断非法软件开发、“吸粉引流”、“跑分洗钱”等上下游犯罪不法利益链条,强力整治网络水军、造谣炒作、恶意营销、网络暴力等网络空间问题乱象,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进一步走深走实。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的数字社会。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传统犯罪加快向网上蔓延变异,信息网络已成扫黑除恶的重要战场。从这个层面上看,适时开展打击惩治涉网黑恶犯罪专项行动是维护健康网络环境、良好社会秩序的必要之举,符合人民群众对互联网健康发展的美好期待。
时移世易,呵护“线上的安全”需要正确认识犯罪形态发生的深刻变化。相较传统黑恶势力犯罪,涉网黑恶犯罪具有犯罪主体年轻化、组织结构松散化、作案分工精细化、犯罪手段“软暴力”化等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惩治行动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早在2019年11月,公安部就已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专项整治行动。面对“魔高一丈”的涉网黑恶犯罪,此次专项行动由公安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多部门开展,持续时间也适时延长至一年半,包括建立一体化打防管控模式在内的多元化手段共护清朗网络空间。
为推动专项行动取得重大战果,严厉打击涉网黑恶犯罪主体是一方面,努力打消被害人的诸多疑虑是另一重要方面。过往案例告诉我们,各地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被害人较少主动报警、不配合调查取证。比如,在“裸聊”敲诈、负面舆情敲诈案件中,部分被害人因忌惮隐私、敏感信息被曝光而选择忍气吞声;在恶意索赔案件中,一些被害人在经营网店过程中确实存在过错而不愿配合警方调查。为此,有必要重申“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广大群众在遭遇涉网黑恶犯罪时,一定要积极拿起法律武器捍卫合法权益,坚决不能给黑恶势力留下滋生的“土壤”。
网络无远弗届,安全如影随形。通知明确“紧盯黑恶势力犯罪在信息网络空间的延伸发展态势,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等工作紧密结合”,结合新近表决通过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相信在多部门的共同治理下,网络空间将会更干净、更安全。(静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