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刘俊祥 黎英
10年了,物价涨了一次又一次,矿区的小面从1.5元一碗涨成了4.5元一碗,馒头也变成了8角钱一个。但她卖包子馒头的价格、质量、大小却从来没有变,一直都是1元钱4个。她就是松藻煤矿一名矿工家属,叫罗兰英。小罗说,老公每月的收入还可以,父亲也有退休工资,一家人不愁吃喝。自己做生意主要是为了服务矿区的员工家属,为自己找点事做。
10年不涨价
“阿姨,我要一元钱的包子。”“好的,来,拿稳哟!”、“老板,来一元钱的馒头,一袋豆浆。”
每天早上,在同华矿球场旁边的早餐摊点前,前来买包子馒头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既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几岁的小孩,也不乏二三十岁挑剔的年轻人,他们甚至要排队等候,但大家都愿意等。大家说,不仅仅是冲着“一元钱”如此便宜的价格,更主要的是小罗做的包子馒头好吃,干净卫生,还有就是为了赞赏小罗的这份10年不涨价的执着精神。
小罗每天早上5点30分开始卖早餐,每天定量做几百个包子、馒头,早上8点多钟,小罗的包子、馒头就卖完了。黄大爷是松藻煤矿的退休员工,虽然离小罗的早餐点有点远,却是小罗的老主顾。他说,小罗是个好人,有次掏钱时无意间夹了一张20元钱给他,小罗发现后立即退给了我。何况现在随便在哪里吃顿早餐,最低都要四元钱,她这里一元钱买四个馒头,可以够我和老伴两个人吃了。有时遇到精神病人,小罗还经常主动给他们包子、馒头吃。
服务员工家属而做生意
小罗小时候家住同华矿窑洞房子,父亲是一名井下二线员工,收入较少,家庭较贫困。但邻居们经常走动,有困难时大家互相帮助,尤如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小罗15岁那年母亲去世,在邻居们大力帮助下,母亲才入土为安,那时,小罗便暗暗发誓,有机会一定报答矿区的热心人士。
2000年,小罗在矿区成家了,成了一名矿嫂。2001年,同华煤矿原职工食堂由于种种原因关闭了,整个同华矿地区没有人卖馒头、包子,给上早班的员工带来极大的不便。
小罗知晓情况后,便决定做馒头、包子卖,服务矿区员工家属。从一开始只做单一的馒头,到后来做各种包子、花卷、蛋糕。在小罗努力经营下,早餐生意一直都十分红火。和她耍得好的朋友多次劝说她,叫她涨价,但小罗总是笑着摇了摇头。
再卖30年也不涨价
如今的物价和2001年小罗刚做生意时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原先一袋好点的面粉价值32元,现在一袋值80元。但小罗始终坚持四个包子只卖一元钱的价格。她说,小时候家里穷,父亲一个人上班,养活一家四口人。让她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也明白过日子的艰难。现在出去吃个早餐,动不动就5元左右,对较困难的家庭而言,也是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小时候家住窑洞房子,邻里相互之间那种和谐之情,一直温存着小罗的心。因此,小罗决定,包子、馒头永远都只卖一元钱四个。
这一坚持,就是十年。有人说小罗有点傻,有钱都不知道赚。但小罗却说:“自己没有工作,闲着也是闲着,用自己的手艺为员工家属服点务,既解决了矿区员工早餐问题,又愉悦了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