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通讯员葛玲燕、罗雨情报道 90后劳模,也许是马龙身上最显著的标签。
2008年,18岁的马龙从四川巴中出发,经过28个小时的车程来到杭州,成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线装配工人。如今,他是“春风动力”整装制造部车间主任,曾获“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22年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当时对摩托车的构造一点都不懂,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尽管在学校学过机械制造,但真正走上岗位时,马龙还是深深感受到了理论与实操间的落差。
一辆摩托车有600多个零部件,组装完成整车要经历130多道工序……面对这项工序繁琐、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马龙要求自己:不仅要认识每一个零件,还要了解它的功能、安装的位置、工作原理和控制关系的逻辑。当时在车间,马龙的年纪最小,但18岁的他有着超出年龄的沉着与定力。同事们的印象是:工作时,马龙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下班后,他依然待在车间里,向其他工序的工人学习;回到寝室他还继续翻书琢磨……
勤奋使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2010年,入职刚满两年,马龙便在公司举办的“技能大比武”中获得了一等奖,成为了工序中的佼佼者。之后,他又先后在装配员、调试员、返修员、质检员等岗位上锤炼技能。2020年,马龙担起了整车制造部车间主任的重任,90后的他也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中层管理人员。
“公司对出厂车辆的质量要求是‘零故障’,这对生产中的每个环节都提出了极 致的要求。”如何带领600多人的大团队啃下“零故障”这块硬骨头?马龙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与挑战。
“团队大,这是难度所在,也是优势所在。”马龙想到,与其让员工被动接受检验,不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自检”中来。于是,他为部门制定了“纠错奖励”机制,每位员工在做好自己工序的同时,也鼓励他们去审视上一个工序是否存在问题。不仅如此,马龙还鼓励车间员工做到“一岗二人会”,让有技能追求的员工有机会学习掌握更多的岗位技能,而这样的机制,也更好地“反哺”了质量关。秉承“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理念,担任车间主任仅一年,马龙就带领团队将车间的下线合格率提升了近20%。
尽管已在管理岗位,马龙丝毫没有松懈自己的学习。他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并参加成人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去攻克一个个问题,这个过程让我对岗位也有了系统思考和全新的认知。”马龙表示,行业变化日新月异,作为产业工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