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亚晴
20人的“三代”大家庭,有14人是共产党员。每逢家庭聚会就犹如一次政治聚会,讨论内容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工作事业,这就是我的党员之家。从小我就在上两代党员滔滔不绝的教诲中成长,“讲奉献、讲苦干、讲勤劳”成为了我们家的家训被传承下来。
我的爷爷
70年代建矿,我的爷爷放弃了可以留城的安逸生活,带着全家人随着建设大军来到了光秃秃、了无人烟的山沟里当起了一名普通的矿工,一把掏耙、一个簸箕打天下。
在家里爷爷艰苦奋斗的故事永远说不完,从建设干打垒房屋,到下井劳作,知道爷爷的人都说,爷爷有“三肯”精神:肯干事、肯吃苦、肯吃亏。爷爷常对我们说:“作为共产党员,就不能当自己是普通百姓,工作上不但要带头干,还要带头学,别人干不了的事你得干,别人不想干的事你也得干,时刻要把党员的标准放在心上。”爷爷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因此他从班长、队长一直干到了矿长、党委书记,在我的记忆里,虽然爷爷是党委书记,但家人里的人从来没有因此而“获利”,爷爷说:“虽然我们不是普通百姓,但不等于我们有特权,能当上党委书记,是组织的信任、百姓的信赖,要更努力工作,来回报组织和百姓。”
爷爷不但严格要求自己,对家人也十分严格。其实最好的证明是我的奶奶,奶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劳动女”,她这一生艰苦朴素,她常常会在菜市收市的时候,捡一些烂菜叶喂鸡,有时还会收集一些废品卖,拿攒下来的钱帮助别人。很多人都说爷爷都是党委书记了,怎么奶奶还坚持过这样的日子,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奶奶,奶奶总是笑着对我说:“你爷爷说,共产党员就应该艰苦朴素、自强不息。”虽然奶奶不是共产党员,却永远记得爷爷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虽然爷爷在几年前离开了我们,但那些渐行渐远的记忆却是永远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这样的精神一直影响着姑姑、叔叔、叔父、婶婶们,在我的成长记忆里,爷爷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同样在他们的身上得以延续。
我的爸爸
“干一行爱一行”这是父亲永远尊崇的工作准则,所以他干了近四十年的司机,仍然是一丝不苟,在同事们眼里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黄牛”,工作几十年没有主动提出过休息,没有过多的工作要求,遇上困难从没有皱过眉头。
记得有一次,父亲卧病在床,矿上临时安排他工作任务,他毫不犹豫从床上爬起,穿上衣服就出门去了,等他回到家的时候,面容十分憔悴,大颗大颗的汗水从脸颊顺流而下,躺在床上强迫自己休息,但身体老是不听使唤,不由自主边动弹边呻吟。在家人极力劝阻之下,他才肯进医院,因为病情严重,又延误了治疗时间,一进医院父亲就出现了晕迷,经过医生紧急处理之后,父亲微微清醒过来,母亲提出要向单位请假休息,但被父亲一口回绝了,“好了就出院,不要麻烦别人代班”。
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父亲的病痛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没过多久,父亲出现了休克,医生告之病情十分严重需要转院,可天色已晚,到哪里找车?我心里明白如果父亲清醒,一定不会同意我向矿上要车转院,可事情太紧急我已顾不得许多,我想这是父亲工作几十年来,第一次麻烦组织,其实我的心里何尝不愧疚。
因为及时转院治疗,父亲的病才得到了控制,全家人的心里大石才算落了地。“我是一名党员,有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麻烦组织。”这是父亲醒来跟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我明白这是责备。我曾经特别喜欢朱自清的《背影》,想想父亲那永远不辞辛劳、任劳任怨的背影,我无时无刻不感到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那份坚韧。
到了第三代的我,受两代党员的传统教育,2005年我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我想,我会继续传承他们身上那些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去影响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