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87|回复: 3

[话题探讨] [中立]工人的名声与价值是企业的招牌

发表于 2011-4-29 21:55: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人的名声与价值是企业的招牌

    “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五一劳动节前夕,从媒体的一项调查结果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全社会都应当来关注、关心工人现在的生存境况和社会地位,努力营造并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工人的社会氛围。
        
劳动创造价值,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不例外。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其中的工人应指体力劳动者,即通常所说的蓝领,他们依然是时下工人群体中的主体。但同时,新一代知识型工人也正在成长壮大。在一些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岗位,特别缺少高技能的工人,高素质技工难寻一直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高素质、高技能的工人同样能够成才,同样能够赢得社会的尊重。
    不论是在计划经济年代,还是在市场经济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 以来,广大工人对于国家财富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们顾全大局、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支撑着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大厦,担当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同时,广大工人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改革的代价,经受着社会转轨的阵痛。他们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尊重。  
    记得在六七十年代,工人老大哥是一个富有魅力的称谓。事实上,先锋队的性质也注定了工人这个社会群体是社会建设、发展和进步的主力军,相应的,尊重、热爱这一职业即在情理之中。然而,时下,社会上对工人这个群体及其价值的认同却日趋淡化。工人这一曾经让人羡慕的职业遭遇到社会转型时期的种种尴尬。  
    社会地位低、压力大、待遇差、社会保障滞后,这是制约人们认同意识的主要原因。而媒体报道的错位,充斥眼球的是员工为讨薪跳楼、自杀之类的新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的这种认识。特别是社会多元的发展,各种选秀、网络走红、一夜暴富等现象,都对传统的职业声望形成了较大的杀伤,暴露出功利的、浮躁的社会心态。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的调查结果绝非危言耸听,值得深思。
    看看我们周围,那些一掷千金的公车私用、公费出国、公款吃喝,享受者绝没有普通工人;而屡屡出现的欠薪、下岗事件,频频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受害者多为普通工人;有资格享受一杯茶、一枝烟、一张报纸混半天轻松工作的,极少有普通工人,相反,超时加班只能由蓝领承受;在企业转制破产中承担巨大转型成本的,往往是家底并不殷实的普通职工,在贫困群体中谁又见过几个为官者呢?
    在很多地方,工人工资并没随企业经济效益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增长,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了农民工工资十余年未涨的现象———在这样的职场生态中,当工人怎能对劳动力后备资源产生吸引力呢?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不仅是就业观念上的一道伤痕,更是职场生态、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伤痕
    工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科技要创新,产业要升级,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大批有技能的工人。因此,各级政府不仅要优化企业的投资环境,而且要优化广大劳动者的生活、生存和发展环境,让工人的名声响起来,让工人的价值得到应有的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9 22:00:01 | 查看全部
     写的真好啊!杨老师的大作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30 09:00:43 | 查看全部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22:12:46 | 查看全部
普通工人,还想鱼与熊掌兼得之,难于上青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