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90|回复: 0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石化劳模)尉勇  :静水无言照花月

发表于 2011-5-1 10:19: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尉勇,貌不扬,语不惊;却学而不止,习而不辍,从技校生成长为“教授”。恰似镜水平波,没有惊涛骇浪,却也照花映月,别有风景。
                                                         ——编者
  英模档案

  尉勇-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1991年技校毕业分配到长庆石化,2007年成长为技师,2009年被评为高级技师,现任长庆石化运行二部催化三班班长。
  18年来,他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先后荣获长庆石化公司劳模、技能标兵和先进生产标兵等荣誉13次,是全国劳模、陕西省劳模和中国石油优秀操作能手。
  同事评说
  张喜文(长庆石化公司总经理):尉勇像耸立在海里的一座灯塔,让那些还没有开始学习的人、在学与不学之间徘徊的人,看到了方向。
  张锋(长庆石化公司党委书记):尉勇学习源于敬业。在当代,敬业就是爱国,就是奉献。
  孙晓飞(运行二部催化三班员工):尉勇给我的启示是,一名当代石油工人,必须紧跟企业发展步伐和生产经营实际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人生的价值。
  18年,工工整整记下40多本工作笔记。洋洋洒洒200多万字、端庄娟秀,见证着一名工人的毅力有多强。
  18年,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上百个,排除重大运行故障十余次,监护的8次装置开停工全部一次成功,见证了一名工人的技术有多高。
  18年,荣获长庆石化公司劳模、技能标兵、先进生产标兵等荣誉13次,拥有全国劳模、陕西省劳模和中国石油优秀操作能手等荣誉5项。证书摞起来齐腰高,见证了一名工人的潜能有多大。
  18年,一名技校毕业的普通工人成长为众人眼中的“工人教授”,长庆石化运行二部催化三班高级技师尉勇,用他平凡的人生经历,演绎着当代石油工人不平凡的成长历程。
  孜孜以求——37岁的尉勇,爱学习是出了名的。
  带本书上班,是他的习惯。打开他在班上的两个柜子,炼油化工书籍和规格不一的笔记本满满当当。
  尉勇随手抽出一本,捧在掌心,轻柔地打开,字端庄娟秀、疏密有致。
  虽然没有编号,但是只要在五颜六色的标题上扫一眼,尉勇就能立刻准确说出它的内容。
  一名工人的工作笔记能记什么?
  “气压机效率下降与反喘振的控制及操作优化”共34页,“年14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原料性质变重后的应对措施”共28页……这些占尉勇笔记的2/3。
  一名工人能做到这些,仅凭经验是不够的,必须得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理论从哪儿来?尉勇说,一靠勤奋的积累,二靠巧学书本。
  勤能补拙。尉勇说:“不懂就问,不丢人;不懂装懂、露了怯,那才真丢人。”尉勇打破砂锅问到底,一些问题难住了师傅,一些问题难住了工程师。
  向书本学。“一本书不可能回答所有疑问,但是几本、几十本凑在一起,就没有解答不了的难题。”尉勇说。就这样,尉勇啃完了《化工原理》、《炼油工艺学》和《石油炼制工程》等高等学校教材。
  书本满足不了胃口,尉勇就到网上“荡”,紧盯行业先进水平和前沿动态。
  “书到用时方恨少,技到用时不嫌多。”尉勇说,“做一名当代石油工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
  技术尖兵——
  20点接晚班,尉勇18时55分出门。一进装置区,他就掏出微型手电筒,一束银白色的光罩向一座阀门,眼睛紧随,最后用右手指尖在密封处一抹。几乎同时,银白色的光又照上了前方不远处地上的一根黑胶皮管。尉勇跨步向前,猫下腰,用手指在管口蘸了些流往下水道的水,放在鼻尖闻一下。同时,那束银白色的光精准地落在他左手边的一块仪表盘……动作干脆利落,精确熟练。
  在一个巡检点,他有时能软磨细泡几分钟,有时又如蜻蜓点水。他检查的手法有时像医生做外科手术般细腻,有时又如娃娃洗脸般快速。
  巡检完,尉勇看了看表:“我一般19点40分前把装置跑完。”
  操作技术娴熟只是尉勇的“分内活”,这名技校毕业的一线操作工还能读懂高深莫测的计算机自动控制语言。
  年14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试运期间,主风机频繁自保连锁,装置被迫停车。厂家技术人员认定是操作不当引发的自保。尉勇查阅操作记录后,果断指出:“计算机源程序有问题。”
  厂家技术人员打开源程序。一查,果然有问题。修改,启机,正常!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打那以后,尉勇就与公司领导、高工坐在了同一张圆桌旁——讨论催化装置,乃至全厂的设备检维修、开停工方案。
  尉勇把每次参与排除故障的过程,都当成学习,常常几天几夜不回家。领导心疼他,把他往回赶,可过不了几小时,准又能见着他。
  18年来,尉勇在单位的考勤年年超勤,4次当选公司劳模。在家人的考勤表上,他却严重缺勤。
  “有时,他和我说着话,不知道想起什么了,抬屁股就钻进他那间小屋,一晚上都不出来。”妻子闫海宁说,“他待在小屋的时间比陪我们娘俩的总和还多。”
  2008年,通过选拔,尉勇参加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赢得一枚银牌。对长庆石化来说,它就像一枚金牌。它是公司这项竞赛奖牌零的突破。
  “做一名当代石油工人,学就要学出个样样,干就要干到最好。”尉勇说。
  严师高徒——
  2006年7月,尉勇当上催化三班班长,成为兵头将尾,担子更重了。
  催化装置运用当时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直到今天仍有企业“克隆”。像尉勇这样的老员工也要重新学,更不用说新员工。
  “你们谁能跑赢我,我就把我1个月的奖金奖给他。”尉勇使出激将法。
  在计算机上“跑”仿真,就如同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跟着一滴原料油进催化、出装置。走上一遍,岗位操作全练到。
  尉勇的心思没白费。2009年,他的徒弟孙晓飞在公司技能竞赛中,夺得催化操作工第一名。
  尉勇对班组“师带徒”做了一些创新:老师傅带新员工,一操带二操,内操带外操,反应带分馏,分馏带稳定,成熟一个就向对技能要求更高级的岗位流动一个,动态循环。
  这样一来,师傅也可能成为徒弟,一名徒弟也可能不止一位师傅。这就是催化三班员工成长快,而且都是“干一、会二、懂三、学四”的一岗多能型员工的秘诀。
  除了带徒弟、手把手传授技艺外,尉勇还集中授课。
  “听尉师傅讲课,听得明白,记得牢靠,到岗位就能用上。”2009年进厂的孙浩对入厂教育时听的那堂课记忆犹新。
  尉勇利用休息时间,从网上搜集,到兄弟单位借,将工作笔记有关内容电子化,组建培训试题库。这套题库约有4.7亿字,A4纸打出来有28.2万张,25米厚。
  严师出高徒。2006年以来,催化三班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班组,涌现出孙晓飞、王刚、焦建强和宁航海等一批公司先进生产者和技术能手。
  2007年,催化三班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学习型班组”荣誉称号。
  当被问到担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时,尉勇淡然一笑:“这是老观念,早该改改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已经是知识面向全球开放的时代。知识和技能被越多的人掌握,就能为国家、企业创造越多的财富。”尉勇说,“做一名当代石油工人,应该有这种觉悟,应该有‘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胸怀。”

来源: 中国石油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