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32|回复: 0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机修劳模)付菊生:机修工人中的“系统大师”

发表于 2011-5-1 12:20: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机修工人中的“系统大师”付菊生


  付菊生1962年10月出生,那是山野里野菊花开,红的艳、白的娇的季节,父亲因此给他取名叫菊生。

  1981年,他被分配到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当时的曲靖卷烟厂),每月工资28元,报到的那天已经是7月22日,付菊生在当月只上了8天的班,“但到开工资时,我竟然拿到了20多元的奖金,那个高兴啊。”

  付菊生的工作生涯就这样开始了,从1981年7月至今,几近30年的工作生涯,付菊生就干过两个工种,烟机操作干了10年,余下这20年一直在干烟机维修。

  2009年4月,付菊生荣获“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虽然获得了劳模称号,但付菊生依然很淡定,以平凡示人。

  曲靖卷烟厂党群工作部谢主任说:“付菊生工作30年,平凡得很,但无论领导还是同事,提到他,大家都一致赞赏。”

  付菊生在家排行老三,集厚道、睿智、热情、温和于一身的他,被车间同事称为“三哥”,这个称谓已经代替了他的名字。
付菊生及其“系统观”

  付菊生参加工作伊始,先干了10年的烟机操作,按照流程,由操作工再往前,如果算“晋级”,那就是当维修工了,“会操作不一定会维修,而维修则一定是操作的佼佼者,修理工不仅要求技术水平高,还要求具备很强的责任心。”

  对付菊生来说,在10年操作工之后再选择烟机维修,还有一个自己的心结,“维修体现自己的水平,每次故障都不一样,挑战性很强,故障解决不了,是一个心病,吃不下,睡不着,等琢磨几天把问题解决了,心情会很好,很有成就感。”他说,“最主要的是,学习的机会多。”

  和付菊生接触下来,最有特色莫过于他的“系统观”,在他眼中,操作与修理、机器与人体、机器维修与人体治疗等等在一般人看来完全不搭界的领域和行当,居然都可以视为一个有机体,都可以得到合乎逻辑的互通解释。

  “从工作实践看,干机修最怕遇到‘软故障’,就是机器也能正常运转,正常生产,但这些很难发现的故障会导致成本上升,质量不稳定。”后来,经过摸索,付菊生发现,机器出故障,原因和部位都很复杂,有的故障,是因为操作,有的是因为保养,有的是因为设备本身,但有的却是因为原料或者辅料出问题,“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系统的观点,一来就直奔机器,胡乱拆卸,不仅检查不出毛病,而且弄出其他问题。”

  好几次,遇到大问题,“看上去很复杂,其实,换卷纸就好了。”

  “设备修理不难,难的是你对故障的判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一定要总结,同样的问题不是一种方法可以解决的。”

  从辅料出“状况”的角度,还把修理工付菊生和采购员联系了起来,作为修理工,付菊生不掌握这些辅料的各种特性,但辅料的问题使得他经常向采购人员请教诸如胶这些辅料的性能,“同样的一种胶,生产不同的产品,用量及使用方法不一样,所需要的温度也不一样,生产这种产品,胶流量要大一点,温度要调得高一些,但换另外的产品又不能这样。”

  付菊生认为,修理工所肩负的责任不仅是修理,还要指导操作工的操作行为,“操作习惯不好,我们要指出,要帮助纠正。”这样,修理工和操作工之间的业务、情感交流和沟通就很重要。
 12年前担任值班长的时候,也是基于“系统”和“整体”的理念,付菊生就组织过自己班组的工人进行野外拓展训练,通过这些活动,横向平面的协作关系得到改善,但同一机组不同班次的人员之间却常有衔接上的纠纷,究其原因,是同一机组的辅料成本、质量等指标是各班独立核算。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付菊生建议车间将同一机组几个工班的成本消耗、质量等指标捆绑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以解决机组在流程和心理上的内耗问题。
从“人体修理”得到的启示


  付菊生的“系统观”来自医院——“人体修理厂”和医生——“人体修理工”——的启发。

  “有一次,一个同事手指头受伤,先到一个卫生所,被随便处理,结果不行,后来又到地区医院,再处理。我通过这两次折腾治疗,得到启发,第一,我们作为机器的修理工和医院大夫作为人体修理工一样,必须判断准确,误判误诊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其次,医生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我们对故障机器也必须这样。”

  “好的修理工,检修故障机器前一般都要仔细观察,同时要问操作工对机器都有过哪些操作行为,还要听机器运行的声音是否正常,机器的传动系统,如果磨损、缺润滑油就得靠听。”他说,“我觉得,我们修理工和医生一样,只不过我们针对机器,他们针对人。我经常对外科医生说,我们的工作和你们一样,只不过你们误诊可能要出人命,责任更重大,我们误判,可能影响生产导致经济损失。”

  付菊生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观点,他认为机器其实有灵性,“你对它好,它也会对你好,开动起来正常运转,保质保量,不闹心。”他说的对机器的“好”,就是要勤保养,勤检查,用心跟踪,甚至要注重保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此外,他觉得,修理这个行当实际是在做“负向”的保障工作,这种工作的特点有两个视角,一个是,修理工忙得不亦乐乎,只能说明设备不正常,工厂的生产受到了很大影响;相反的视角是,如果修理工很清闲,对企业却是一件好事,“但是,即使设备在正常运转,也得严密监视和跟踪它们的运行情况,人闲心不能闲,主动到机台了解设备信息和等到有问题操作工来报告,对机器的了然于心是有差异的。”

来源:《工人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