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自古流传的“以形补形”和“以脏补脏”,究竟是怎样补?又有何根据?
“以血补血”分情况
“以血补血”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一个方法。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有提到,以清酒炒猪血可治便血问题;清朝汪昂《本草备要》也提及饮羊血可解金银等金属的毒。人们会给贫血患者吃猪血、鸭血等改善缺铁性贫血,因这些食材中富含蛋白质、锌、维生素B2和血红素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但要注意的是,贫血有很多种,缺血性贫血可以“吃血补血”,如果是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B2或叶酸所导致,单纯服用补充铁剂或从食物中补充则未必有效果。
“以皮补皮”脂肪量高
“以皮补皮”的说法跟现代研究胶原蛋白对保持皮肤弹性作用有相似的效果。《伤寒论》中有一方名“猪肤汤”(组成为猪皮、白蜜和米粉),用以治疗下痢、咽痛等病症;魏晋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有指出,羊脂熬熟外涂可“润肌肤”。但猪皮和鸡皮都有很多脂肪和胆固醇,还是不宜大量进食。
每一种食物除了补之余,也要考量其处理方式、烹调方法以及人体是否适合。是否适合形补最好因人而异,要根据不同情况分析。比如猪脑属寒性,如果怕冷或容易感冒的人,就不宜吃猪脑类的食物。而“三高”患者,本身对于肥甘厚味的食材就会在代谢上形成很大负担,盲目进补非但达不到效果,反而会伤身影响健康,还是要听从专业医师或营养师的建议。
晓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