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赏菊、敬老等习俗,长久以来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1989年,中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进一步弘扬了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今年的重阳节适逢国庆长假,人们有足够的时间与家中老人共聚晚餐、叙叙家常,一家老老小小其乐融融,共享人世间最温暖的时光。
孝是一种陪伴、照护,但这些或许并不是孝的关键。生活中,有些老人喜欢帮带孩子,有些老人则时不时地打来电话问寒问暖,当然,还有一些老人总爱唠叨、嘱咐……他们图个啥?一方面是出于对子女的不放心,对晚辈的挂念,但还有一些原因是出于孤独或是想表现一下自身的价值。是的,老人们不希望被遗忘,他们也想参与到子孙的生活、成长中来,也想发挥余热,去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点啥。
或许,一句“多亏了您”“还得靠您”“还是您老经验丰富”等等,往往就是对父母长辈最大的“孝敬”。笔者的父亲爱写诗、爱朗诵,还在自媒体平台上开了号,经常更新作品。最初父亲经常与我分享,见我总是应付,便不再分享。后来,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生气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与父亲探讨文学,自己的文章也请父亲“审阅润色”,如今我们已然无话不谈,与父亲分享多了,他很开心,自己的压力、焦虑也在无形中渐渐淡去。
孝,不应是谁对谁的迁就和忍让,而是参与彼此、融入彼此。孝,不是负担,也不光是承担,而是倾听父母长辈的心声,走进他们的心灵,从关注情感到观照内心。让我们从聆听开始,从入心的交流中梳理记忆,在家庭的老故事中重新审视为何而孝,在自然而然中陪伴父母长辈过一个幸福快乐的重阳节。(盛柏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