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7|回复: 0

“错季复种”职工实现丰收增收

发表于 2022-10-10 14:48: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错季复种”职工实现丰收增收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张涛 张康
又是一年丰收季,遍地金黄谷飘香。眼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团昌安镇7000多亩小米进入成熟收获期,连日来,十团昌安镇抓农时,组织大型收割机加紧收割,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七连是十团昌安镇最大的小米种植基地,今年种植了3200亩小米,放眼望去,片片农田片片谷,风吹谷摇如波浪;近瞧,毛茸茸、沉甸甸谷穗颗粒饱满,散发着诱人的谷香。伴着机器的轰鸣声,成片“金谷”瞬间倒地,田间地头散发着醉人的清香。一周后,晒干的谷穗,将颗粒归仓,并“走上”老百姓的餐桌。
七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周军告诉记者:“今年小米大丰收,预测亩产450公斤,按去年市场收购价5块钱一公斤算,一亩地毛收入2000多元。”
每亩2000多元听起来不算多,可连队还有秘密武器。今年春季,七连还在这3000多亩的条田里种植了小茴香,5月,小茴香获得大丰收,每亩单产达100余公斤。

据了解,今年,小茴香采收季,收购价每公斤达25元,亩均收入2500元,同一片田,加上小米收入,亩均达4500元。这种“一田两种”复种种植模式,带给七连职工众多实惠。
据周军介绍:“今年,我们采用了干播湿出种植模式,先种植了茴香,然后复播了小米,加上薄膜滴灌带一次性投入,重复使用。这种种植模式既省水、省力,大大节约了成本。”
这两年,十团昌安镇利用地处沙漠边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条件,积极改变单一种植结构,引导职工群众走上特色种植道路。同时,团镇还积极利用龙头企业拉动作用,努力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产业链。而新疆天山小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条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
去年,新疆天山小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十团昌安镇结成利益共同体,采取“党支部+公司+职工”模式,吸纳连队职工土地或租金入股,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和销售,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公司对十团昌安7000余亩低产田进行改造,采用小茴香、小米压茬种植方式,积极打造“茴香+小米”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新疆天山小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学亮介绍:“年初,我们按照100公斤籽棉收购价格,先核算出职工土地租金,在第一茬茴香收获后,预先支付职工全额租金,在两茬作物核算出总收益后,再按投入比例进行分红。”
陈学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按年底一亩地毛收入为4000元,职工租金与分红两项相加,纯收益可达1500元左右。职工不但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一年四季还可去企业务工,再挣一份工资。依靠“连队+公司+职工”模式,七连职工群众年收入比往年大大增加,幸福感逐年增强。
据了解,新疆天山小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明年计划投资2,000万,建设茴香生产线和小米生产线各一条,同时,计划在十团昌安镇再吸纳职工低产田2万亩,利用3年时间对这些土地进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绿色品牌,并逐步把种植基地注册申请为国家级绿色 食品基地。
陈学亮坦言,利用这种互惠互利的经营模式,他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目前,在十团各连队种植的茴香、小米已在多个省份供不应求,公司力争五年内,在十团昌安镇打造五万亩地“茴香+小米”种植基地,满足成都、河南、山东农产品市场需求,除此之外,公司还计划在周边团场继续推广“茴香+小米”种植模式,最终形成20万亩种植基地,为连队职工群众增收、连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