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工人报》(2022年10月10日 第A1版)
本报讯 “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圣沣给我机会、帮我成长,圣爱基金的设立、行孝金的实施等让员工有安全感、归属感……感恩平台的培育,我们一定努力工作,共同实现企业稳健发展。”圣沣食品集团乐港熟食财务部员工刘孝娟在她的幸福感言里写下了这样一段的话语。她的话,也说出了昌乐县许多职工对 “幸福企业”的体会。
今年以来,昌乐县总工会以全面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为导向,继续创新路径和内容,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在县域内开展 “幸福企业”创建活动,全面增强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山东世纪阳光投资200多万元打造 “职工发展心理体验中心”,投资近30万元设立朱刘街道、桂河社区等 “心理健康服务站点”5个,构建起街道、部门、社区、大型企业四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开展团辅20余次,个案咨询260多人次,已惠及职工1600余人。
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全面维护职工权益让广大职工过上体面生活的基础上,昌乐县总工会精准施策,创新推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稳定队伍、提升素质、促进发展,让广大职工过上富足的生活。围绕三孩政策下女职工面临的 “幼有所育”问题,他们适时探索 “条件成熟的企业独立办” “企业集中的园区共享办” “职工密集的社区集中办”三种模式,实施 “争取党委政府优惠政策、示范性托育机构优化奖励补助、托育婴幼儿工会会员直接补助”等 “十条措施”。目前,拨付5家托育服务示范点优化奖励补助35万元,为工会会员婴幼儿入托每人每年提供500元的补助。
同时,县总工会聚焦目标导向,畅通“三个渠道”赋能成长,把待遇提上来,让广大职工过上想要的生活。“多梯次培训”拓展技能提升新空间,“多通道晋升”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鼓励企业按照各自实际,探索分级晋升通道。山水水泥公司今年4月推行 “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目前已自评专业技术人才38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员50余人。
“多方式融合”打造创新增效大舞台。今年3月,昌乐成立潍坊市首家县级工友创业联盟,把40多家工友创业园和部分合作社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带动4万多名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产值10亿多元。成立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全县15家省、市、县三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实现“技能共享”、助力“产业共赢”。 (杨素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