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056|回复: 0

流动不流失 有“家”有作为 ——沂南创新推动驻外流动工会建设纪实

发表于 2022-10-12 19:30: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工人报》(2022年10月12日 第A1版)
  近年来,沂南县总工会按照“农民工走到哪里,工会组织就发展到哪里,工会之家的关爱和温暖就送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在沂南外出务工人员较为集中、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探索建立流动工会。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济南、深圳、青岛、重庆、苏州等地成立流动工会7家,吸收会员8100余人。
党工联建,推动异地“安家”
  组织联建。该县坚持党建带工建原则,发挥在外流动党组织引领作用,推动驻外工会与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一体谋划、整体推进、联合建设。在青岛、在苏州,沂南县委组织部、沂南县总工会坚持驻外流动党员党委和在外流动工会同步谋划、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期成立在青岛、在苏州党工组织,实现党组织与工会班子互配、交叉互融。
  阵地联用。秉承资源共享、阵地共建的理念,把在外工会组织与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融合共建、一体共享,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使用。在北京、上海、济南、深圳争取已建成的流动党员党组织支持帮助,流动党组织活动场所同步设立工会活动阵地,将党员之家与职工之家共建,形成“一室多用、资源共有共享、服务一体”的格局。
  互促联动。围绕“驻外党工是一家、联动互促共发展”的目标,根据在外务工人员数量实际,先行建立在外工会组织,促进带点驻外党组织建设。在重庆,沂南县总工会先行成立组建小组赴重庆指导组建筹备小组开展工作,摸清在渝务工人员数量和党员数量,建立工作台账,率先成立沂南县在重庆流动工会委员会。同时广泛听取党员职工建立党工组织的意见建议,为驻重庆流动党组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搭台赋能,凝聚会员“恋家”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坚持驻外工会是“在外职工之家”定位,结合在外工会实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创新“线上分散学、阵地集中学、主题现场学”相结合的学习教育模式。依托齐鲁工惠APP等平台,开展线上教育培训,打造手机上的 “课堂”。依托职工之家活动阵地,开展工惠乐学书画培训班、庆 “三八”妇女节座谈会培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依托 “沂蒙精神主题宣传”活动,开展 “人人都是沂蒙精神讲解员” “沂蒙红嫂志愿者”精神宣讲20次,志愿服务30次。
  搭建职工培训平台。根据在外务工人员的需要实际,坚持以“小型、灵活、实效”为主,积极协调当地企业、学校对务工人员广泛开展基础素质、岗位技能、创业就业等培训,让务工人员长本领、增才干、开眼界,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在北京、济南流动工会相继开展技能培训8次,培训务工人员120余人次。
  搭建人才集聚平台。发挥在外工会服务在外人才、聚力在外资源作用,通过创建“沂南籍大学生群”、走访在外沂南籍老乡、召开企业家交流座谈会等形式,为在外人才服务家乡发展搭台赋能,吸引外出务工者回乡投资兴业,为家乡“双招双引”牵线搭桥、贡献力量。7家流动工会成立以来,相继为沂南吸引投资26亿元,高层次人才30名,创新技术17项。
多元保障,夯基固本“筑家”
  强化制度保障。坚持制度先行,围绕日常运行、服务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立对点帮包机制,工会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一个流动工会,指导帮助在外工会规范运转。建立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制度,借鉴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做法,制定出台流动工会外出务工人员报告登记制度、定期联系制度、定期参加活动制度、发挥作用承诺制度,规范服务管理。建立流动工会“双向联系”工作机制,加强与当地工会联系,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工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新格局。
  强化经费保障。坚持经费保障多元化,结合党工共建工作,将党建工作经费和工会工作经费放在一个盘子里,统筹设立划拨、使用,通过党费返还、设立流动工会委员会专项经费补助,活动经费补助划拨等方式,保证经费充足。实行重大活动经费“一事一报”的办法,给予实时补助。截至目前,拨付在外流动工会经费补助56.5万元。
  强化力量保障。推进党工负责人、党组织成员与工会委员交叉任职、双向带动。实施“双培双推”计划,把优秀工会会员推荐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工会工作骨干,为队伍建设注入活力。在北京流动工会实现书记主席一肩挑,在上海、青岛、济南实现流动党员党委副书记任职工会主席,有效加强驻外工会工作力量。
定向帮扶,精准服务“暖家”
  结对帮扶。组织流动工会委员与在外务工困难人员建立“1+N”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定期走访、物资捐助、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重点帮扶。把每月最后一个周末确定为定期走访日,工会委员深入到结对帮扶的在外人员家中走访联系,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子女入学、生病就医等问题。同时,针对部分有就业创业意愿,但无技术的外出务工人员,组织举办各种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致富技能,增加创业就业能力。
  个性帮扶。在做好困难帮扶等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各具特色的亮点活动,打造服务新品牌。例如,在北京流动工会创新打造“就业帮扶中转站”,为有需求外出人员提供就业线索。在深圳流动工会结合沂南企业家企业特色,为工会会员提供免费癌症筛查,提供车辆为沂南籍退役军人在网约车等方面的创业创造条件,累计帮扶务工人员42人次。在济南流动工会采取“线上+线下”多元服务方式,为留济沂南籍大学毕业生、需再就业的沂南籍务工人员等提供援助,累计帮扶56人次。
  联动帮扶。发挥在外工会位置超脱优势,扩大帮扶维度、角度,将家乡资源与地方需求相结合,搭建家乡与他乡联动桥梁。在北京,根据月嫂市场需求情况,联手沂蒙红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打造了“沂蒙月嫂进北京”项目,为沂蒙老区妇女姐妹搭建创业就业平台;联合在京企业家打造“沂蒙特产直通车进北京”项目,将沂蒙优质特色产品送进北京市场。在上海疫情期间,组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摸排沂南在上海老乡底数2160人,捐助物资12万余元,帮扶务工人员690人次。 王元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