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工人报》(2022年10月13日 第A1版)
本报讯 从10月12日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第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用心用情用力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全力推动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民政部对各省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中,我省连续9年取得“优秀”等次,位居全国前列。
据悉,十来年,我省聚焦弱有所扶,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积极推动救助制度从基本生活救助的单项救助,向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综合救助制度体系发展,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确保了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建立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将193.6万困难群众纳入了动态监测范围,全省城乡低保标准之比缩小到1.25:1。
十年来共投入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365亿元,特别是2020年至2022年,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困儿童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连续3年年均提高10%以上。其中,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较2012年增长143%、290%,重点困境儿童保障标准较2014年建制时增长364%。保障群体由低保、特困、孤儿拓展到重点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经济困难老年人和残疾人,全省360万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现了省市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全覆盖,对全省30.9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展常态化关爱服务。
同时,聚焦老有所养,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省先后有14市入选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市,数量居全国前列。聚焦基层基础,建成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6.3万处,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配备社区工作者7.39万名。(王宝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