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月3日,在河南油田井楼油矿采油十一队7号集油站,以采油工高级技师赵学良为首的十余名技师和干部职工,把上面写有“技能创新示范站”的牌子,挂在了小站门口。映衬着五月灿烂的阳光,看着熠熠生辉的牌匾,想着自己的创新成果很快就要在这里“安家落户”,他们一个个喜笑颜开,欢呼雀跃。
这些员工为什么要挂这样一个牌子,又为什么如此高兴?这件事还要从该矿成立技能创新工作协会说起。今年2月份,油矿成立了赵学良创新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是致力生产服务,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活动平台。他们以赵学良成长为中石化技术能手的蝶变经历,开展典型引路,营造创新氛围,让职工爱创新、想创新、能创新、会创新,人人争做创新能手。经过三个多月的发展,目前油矿创新工作协会已有78名成员,共分为采油、集输、机电三个项目组,他们围绕生产难题,奇思妙想,凝聚智慧,开展技术攻关。今年3月初,创新工作协会所立的24个项目,到目前已有自动放套管气、调心调偏盘根盒、可调式毛辫子等15个项目已研制成功。
有这么一个坚强有力的创新团队和完善的机制,还有这么多的创新成果,怎样让它们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效果最大化?该矿经过调查研究,酝酿讨论后,决定在7号集油站成立“技能创新示范站”。正如该矿党总支书记周文青所说:“创新的目的就是解决生产难题,让更多的生产现场和劳动者受益,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效益。如果创新的成果仅仅摆在柜架上,就失去了它的本质意义。创建这个示范站,可以随时把创新的成果运用在井站上,并检验效果,也可以为技术改进和推广应用,搭建良好的平台。”
“有了技能创新工作示范站,只是为员工提供了创新创效的舞台,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跳舞’,下一步我们将重在抓项目的攻关、研制、试验、改进、应用和推广上,并不断完善现场配置,切实把这个站建成为创新成果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窗口井站。”负责这项工作的该矿工会主席王新伟一谈起对这个创新示范站的构想蓝图,就抑制不住激动心情,甚至是壮志豪情。
谢玉文/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