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050|回复: 0

兰石集团公司以科技创新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发表于 2022-10-17 17:26: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拓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加快,全力攻克“卡脖子”难题,让产业配套的核心装备关键材料“短板”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跳板”,挺起中国高端能源装备制造的脊梁。

夯实科技创新牵引力,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始终把创新平台作为汇聚要素资源、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助推科技研发创新创效。集中资源加强重点创新平台建设,每年设立3500万元科技创新项目专项经费,着力打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能源装备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3个国家级、13个省部级高水平研发创新平台。牵头组建“甘肃能源装备创新联合体”,集聚行业上下游24家单位和企业,围绕三大领域八个方向开展联合攻关,推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氢能关键技术研发。深化与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等3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研究院及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业合作研发机构和25个关键技术研发团队。加快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甘肃省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创新平台建设,组建兰石研究院、筹备建设兰石产业学院,聚集优势资源,打造立足兰州新区、辐射全省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产业联盟,带动全员创新创业,实现资源共创共享。

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深入践行“劳模工匠科技人才是兰石集团最受尊崇的人”的新价值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不断完善“稳、育、引、用”措施,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制定《关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出台科技人才激励政策23条,聚集各类创新人才1000余人,着力破解关键技术专业人才短缺难题。全面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深化职称和职业资格互认改革,增设首席专家、资深专家、蓝领院士等职位,创新工程师、技师人才晋升通道,培养“双师型”人才36人,加快打造“技能兰石”。强化人才正向激励,健全完善超额利润分享、营销提成、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专项奖励等多元化激励机制,累计发放人才奖励3500多万元。强化平台培育、岗位练兵,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项目中挑大梁、当主角、炼筋骨,实行“揭榜挂帅”“军令状”“悬赏制”“赛马制”等竞争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动力,促进光伏多晶硅、氢能、核能、纳米磷酸铁锂材料、智能制造等重大技术“单点突破、强点爆发”。

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重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坚持把重大技术攻关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在多个项目和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掌握15000米半潜式超深井海洋、陆地钻机,低阶煤气化装置、航天钛合金铸造工艺技术等行业前沿核心技术。先后承制完成了世界首套万吨级聚乙醇酸(PGA)6台反应釜和14台塔器核心设备;年产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国产化钛板板式热交换器,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实现了海水钛板板式热交换器国产化制造;300MN多缸薄板成型液压机组、核电站用焊接式板式热交换器、海洋自升式平台12000米钻井装备、复合密封高压换热器等多个项目填补国内空白;首台国产化N08120材质冷氢化流化床反应器圆满完工,在国内多晶硅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再次实现了零的突破,对推进镍基合金特厚板的开发与升级、实现进口材料的全面替代及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锤炼科技创新引领力,科技创新赋能转型升级。依托不断汇聚的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赋能石油装备关键零部件数字化铸造及智能制造新模式,实现从单台产品制造向EPC、工业服务、投资运营等多业态转型发展。成立甘肃省离散型制造工业互联网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推广应用5G+无人天车、焊接数字化车间、铸锻大脑、物联网平台等技术,能源装备制造综合服务平台入选工信部示范名单,“兰石云”平台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兰石重装焊接数字化车间项目成功运行,青岛兰石国内首个核能装备焊接数字化平台顺利上线。组建“氢能事业部”,围绕氢能制、储、加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实施“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高压(98MPa)气态储氢容器的研发和制造”“离子液氢气压缩机研制”等引领项目,累计获得氢能装备产品订单2.3亿元。收购控股中核嘉华,形成集成化成套化项目承接能力,打通军核民核装备制造产业通道,实现核装备领域全产业布局,核化工装备、核电站用工艺装备、核乏燃料运输容器等重点产品取得中广核、中国核电、中核四0四等30余家企业订单3.42亿元。联合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开发金昌兰石千吨级循环流化床加压煤制氢装置气化炉,成功并入河西堡氨碱循环产业链,实现煤化工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完成盘锦浩业11.5亿元项目,推进煤炭清洁利用能效提升。(吕吉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