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75|回复: 0

青年节,需要注入责任担当

发表于 2011-5-4 09:02: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5月4日这一天,54名火炬手将从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讲堂出发,开始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火炬传递,这意味着大运会火炬将沿着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先驱的足迹,在新一代大学生手中薪火相传。(5月3日《深圳商报》)

2009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上海、山西等地11所高校的学生中进行了一次“‘五四’知识调查”,被调查学生85%是本科生。被问到“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时,绝大多数人只选择了“民主”和“科学”,而同是正确答案的“爱国”、“进步”和“个性解放”却被忽视了。从调查情况看,青年一代在理解上有片面性或者说有选择性。

如何传承与弘扬“五四精神”,是青年人的反思,也是社会的反思。现状并不乐观“官二代”是官场世袭,“富二代”是财富传承,“贫二代”是贫困延续……有悲观论调认为:“现在是有青年无‘五四’!”“五四精神”与青年责任在一定数量的青年人身上“丢失”,取而代之的是“拼爹”、“我爸是XX”,而缺少“我是谁”的责任担当。

当然,我们更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乐观的一面。有人说:中国公民社会崛起正是继承了“五四精神”。有关人士表示:在中国的民间组织、志愿者、网民等社会群体中,具备启蒙精神、公民意识的今日“五四青年”越来越多。青年人具备奋进有为的“资质”,需要与时俱进的启蒙教育与引导。


“80后”、“90后”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这才是正常的。帮助青年人“扬长避短”是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按北师大学生工作部部长梁家峰的理解,高校应该着重探讨“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培养学生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努力创新、永远站在时代前列的责任感和上进心。不仅仅是高校,社会也有这个责任与义务。

青年节,需要注入“五四担当”,需要激活“五四精神”。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发展时期,应赋予“五四精神”新的内涵。当今的青年人,都会遭遇就业难、创业难以及分配不公等诸多社会问题,接受体制机制和制度性弊端的挑战,这既是成长中的烦恼,也是成长中的收获。很多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还有赖于青年人的积极向上和奋发作为,这本身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份历史赋予的担当。(王旭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