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281|回复: 0

【书斋寻悟】每日一评:一人一树一风景(2022★154)

发表于 2022-10-20 16:24: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人民政协报  李朝全
  5月11日,陕西府谷县高寒岭人文森林公园正式开园,在府谷海拔最高的高寒岭上,建起了堪称 全 国 首 家的人文森林公园。这一切都与散文家梁衡分不开。

  2012年,在国家林业局举办的一次会上,梁衡问与会的林业局相关 领 导:地面的活立木(树木)蓄积量归你们管,那么,树上的故事———树上附载的文化内容谁来管呢?对方回答:这个事现在没人管。从那时起,梁衡便萌发了一个创意与决心,要踏寻全国有人文典故的名树古木,为每一棵“中华人文古树”撰写一篇散文;同时提出了“人文森林”的概念,倡导对其进行学术研究。

  按照梁衡的理解,人文古树就是记录着一个国家、地区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古树,这是他提出的“人文森林”的基础,也是生态文化的有机组成。几年下来,他已寻访并撰写了大江南北10余个中华人文古树的故事,包括河南陕县“死去活来七里槐”、民权县长在铁锅里的古槐,江苏淮安周恩来手植腊梅,湖南湘潭被彭老总救下的百年重阳木,甘肃平凉左公柳,江西瑞金“一颗怀抱炸弹的老樟树”……

  最新的一篇便是今年2月3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中华版图柏》。这棵已有970余年树龄的古柏生长在海拔1400多米的高寒岭上,原先,当地人发现山上有一棵形状奇特的古柏,外形酷似一只雄鸡,亦像极中国地图,因此或称之为“鸡公树”,或称之为“地图树”。2013年,梁衡首次到此,听闻此奇树,当即上山寻访,以后年年来 瞻 拜,并时时寻思与府谷、古树相关的人文历史典故。因想到周恩来曾说过,现在中国的版图要归功于康熙 皇 帝,基本上是他那时奠 定的,而康熙当年就曾率军途径府谷,并在高寒岭写下过《晓寒念将士》的诗作,至今此地还留存着康熙当年驻跸过的五孔窑洞遗迹。联想及此,梁衡灵感一动,遂命此树为“中华版图柏”。这棵经历了千年风雨沧桑的古柏,曾见证了中华版图的几度变迁,见证了欧阳修、范仲淹在府谷巡防督军、创作足迹,康熙御驾西征葛尔丹,打响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在此布兵列阵等往事,是一颗人文历史的活化石。

  走进高寒岭,丰腴厚重的黄土塬俯卧在大地之上,塬与塬之间,沟壑纵横。在那些深沟浅壑之中,密布着郁郁苍苍的杜松、油松和侧柏等树木。虽经多次的刀砍斧劈,但幸运的是,仍有63棵500年以上的古树得以留存。而山顶之上的这棵千年柏树,更是一道奇景。梁衡由此诗兴大发,建议当地将正在筹建的高寒岭生态公园命名为“人文森林公园”。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高寒岭上建成了黄河流域民俗艺术博 物 院、范欧亭、康熙雕像、梁衡文苑、烽火瞭望台、中华版 图 柏、松柏迎客、独木成林、高岭文笔、高寒牡丹观赏示范园等人文和自然景点,并启动万亩杜松原始森林保护区及生态恢复示范区项目,累计完成造林1万多亩。从甘肃等地引进过来的、适应高寒干燥气候的油用 紫 斑 牡 丹,在山岭上形成了数百亩的牡丹园。今年5月,“高寒岭人文森林公园”的牌子正式挂了起来,一处别样风光的景区落成开放。

  从人文森林公园的汉白玉牌坊驱车进园,一路上峰回路转,跌宕起伏。或见芳草萋萋、野花浪漫,或见沟壑曲折、树木青翠,偶尔望见一处灰砖灰瓦的屋舍点缀其间。那棵外形酷似毛笔笔锋、高约数米的杜松兀立在道旁土堆上,仿若欧阳修和范仲淹书写千秋雄文的如椽巨笔。

  下了山坡,再往前驶上一个高坡,便望见了那棵酷似中国地图的古柏。一块数十吨重的红色岩石如卧牛般横亘路旁,石上以粗墨镌刻着梁衡题写的“中华版图柏”五个大字。

  拾级而上,走近古柏,只见分成两个大枝桠的古柏,宛如金鸡独立于高岗之上,正翘首昂鸣,那些新长出来的翠绿树叶正像公鸡身上丰美的羽毛。绕到古树背后,依旧形如矫健独步之雄鸡。自然造化神奇若此,实在怪哉!梁衡语:“我信造物有缘,凡自然之物形有所异者,必是上天情有所寄、理有所寓。”以为信然。
  这真是“一人一树一风景”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