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385|回复: 0

【书斋寻悟】每日一评:“重走长征路”上的年轻人(2022★163)

发表于 2022-10-21 11:12: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77972dee99db17c8f1bd7d303439a08_t0105061e9a9c53c02e.png
                                     李云雷   
  在中国作协“重走长征路”采风团中,有几位青年作家,他们是网络作家贺涛(网名“烈焰滔滔”)、向娟(网名“天下尘埃”)和来自空军的“80后”诗人李庆文。在人们的印象中,年轻一代的作家成长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上,对包括长征在内的革命历史也许有些隔膜,但事实恰恰相反,在这次活动中,他们感触很深,并且真正触及到了灵魂。
  来自徐州的贺涛是个大高个儿,担任采风团的旗手。作为网络作家的他颇为勤奋,每天至少要更新6000字。据他说,近两年只是在妻子生孩子那天“断更”过一次。说起这次重走长征路,他感慨颇深:“不来重走长征路,永远体会不到这份感动。这几天,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让那个年代的先驱们充满了勇气,充满了大无畏的精神。我觉得,这是信仰的力量,而这也是我们年轻一代最缺失、最需要植入骨子里的东西。我们对这个世界有许多怀疑,对历史也有许多异议,但是无论如何,都需要去寻找内心的感动,去丰满自己的精神,去找到失落的信仰。”

  向娟来自湖南,她古灵精怪,很快就和采风团的其他作家打成一片,给别人起个绰号,开开玩笑。但在她说说笑笑的背后,却也有对长征的深刻思考。她说,作为一名年轻的作家,身处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身处网络的虚拟现实之中,也曾迷失过自我,对身外之物有过度的追求。但在内心,始终怀有对真善美的追寻、对良知的坚守以及对文学、人性的敬畏。重走长征路,触摸先辈们理想的热度,总能让自己有很多感慨: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做了多少,还应该怎样做,才能对得起历史、无愧于先辈。她还谈到,网络文学中,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比较少,在今后的创作中,会更多地关注红色题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最大化宣传。

  李庆文来自部队,对革命历史并不陌生,但作为一个“80后”的年轻人,踏上先辈曾经走过的足迹,他另有一番感想。他说:“作为一名军人,我能触摸到老兵滚烫的心灵,遗存在纪念馆里冷却的枪炮会在夜里重现并发出声响,军人牺牲在哪里,哪里就会长出一株自由的草木……作为一个可以用文字表达的人,我有挥不去的‘征愁’,那是我们二万五千里乘以80年的精神故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长征的幸存者。所以,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以全副盔甲抵挡时间的侵蚀。”在江西干部学院听完“红色课堂“后,李庆文写了诗作《井冈山》,其中写到:“如果可以回到对岸/我想借一些银元/把战友,军马和秘密文件/深深埋在稻田里/子弹腐烂在泥土之中/这里依旧郁郁葱葱/生长着春天的鸟鸣/和秋天的墓碑”。这代表了新一代青年对于革命历史的感悟和对来之不易的和平的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