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15|回复: 15

劳动创造价值  创造性劳动提升价值

发表于 2011-5-4 23:18: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劳动创造价值  创造性劳动提升价值

中铁三局桥隧公司  王新平

    五月,鲜花和掌声献给了劳动者。因为劳动最光荣,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创造价值、创造世界;更因为劳动者最伟大,是劳动者的敬业奉献、自强不息的品格,擎领着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是劳动者的汗水浇灌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累累硕果,是劳动者的智慧创造着一个个时代的华彩乐章。
    从新中国建设到改革开放,我们一路高歌猛进,用吃苦耐劳,爱岗奉献创造了辉煌,诠释了劳动的价值。如今我们又步入了“十二五”的征程,一个崭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时期需要我们通过创造性劳动进一步提升劳动的价值。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我们的创造性劳动。因为简单重复的劳动,尽管能够创造价值,但与时代发展的节拍有些脱节,与知识经济的进程有了差距。劳动创造的价值已经不仅仅是用汗水计量,用时间加权,而是用劳动蕴含的技术来衡量,用劳动带来的创新来体现。可以说,实现创造性劳动已经成为我们当下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对企业实现创新发展而言,还是对成就自己人生理想来说,只有实现创造性劳动才能创造更大的劳动价值,只有实现创造性劳动才能不断提升劳动价值。
    实现创造性劳动首先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从思维创新开始。要敢于创造,不能墨守成规地重复过去,重复自我。从铁人王进喜到时代先锋窦铁成,在他们身上除了闪烁着坚韧不屈的劳动光辉,最重要的就是他们敢于变革和创新的工作思路和作风。当年王进喜喊出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如今窦铁成坚信“我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他们之所以成为楷模,很重要的就是他们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可以说是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提升了劳动的价值,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其次,实现创造性劳动需要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参加,而不是仅仅依靠几个专家,或少数高技能人才就能担当。因为,无论是一项创新成果、创新技术的实现,还是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每一个环节匹配,每一个岗位胜任,那么创造性劳动才能顺利实现,创造性劳动创造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提升。为此,实现创造性劳动必须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企业要通过增加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普遍开展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保障劳动者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满足劳动者通过创造性劳动提升劳动价值的愿望,满足企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发展的需要。
    五月,我们赞美劳动者,因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劳动者的积极参与;五月,我们呼唤创造性劳动,因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离不开创造性劳动。劳动创造价值,创造性劳动提升劳动的价值。我们实现了创造性劳动,劳动便闪烁着更加耀眼的光芒、会得到更加的尊重和爱护;我们拥有了创造性劳动,劳动就添上了飞翔的翅膀、飞越创新路上的障碍,飞向创新发展的彼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4 23:20:08 | 查看全部
又见新平老师,学习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10:08:16 | 查看全部

回 1楼(ljtao) 的帖子

谢谢金涛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10:16:25 | 查看全部
劳动创造价值,创造性劳动提升劳动的价值。
王老师观点明确,内容丰富,学习中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10:43:51 | 查看全部
   新平老师出手不凡,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11:08:57 | 查看全部
我们拥有了创造性劳动,劳动就添上了飞翔的翅膀、飞越创新路上的障碍,飞向创新发展的彼岸。


总结的真好,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13:02:47 | 查看全部
精彩,王老师的每篇稿子都值得我学习,写得太好了,支持见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13:03:2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20:30:22 | 查看全部
不错!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0:39:22 | 查看全部

回 3楼(王志强) 的帖子

谢谢志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