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24|回复: 3

今年新疆塔河油区春季出现“龙卷风”  有关部门应加强“龙卷风”的防范措施

发表于 2008-3-12 16:04: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新疆塔河油区春季出现“龙卷风”
有关部门应加强“龙卷风”的防范措施
本报讯  通讯员郝光灿报道:3月11日,笔者在新疆塔河采油二厂集输二大队8-5计转站采访,亲眼目睹了一场最大直径长达30多米、时间长达30多分钟、行走几公里的“龙卷风”。这场“龙卷风”虽然没有造成油田设施毁坏和人员伤亡,但给油区大气层和人们生活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龙卷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这次却发生在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春季,比过去来的要早得多,而且范围较大,风速强劲。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完善“龙卷风”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加大防范力度。
龙卷风的定义及形成:龙卷风是从强流积雨云中伸向地面的一中小范围强烈旋风。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从云底向下伸展,同时伴随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龙卷风经过水面,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同云相接,俗称“龙取水”。经过陆地,常会卷倒房屋,吹折电杆,甚至把人、畜和杂物吸卷到空中,带往他处。
龙卷风易发生地:一般情况下,龙卷风是一种气旋。它在接触地面时,直径在几米到 1公里不等,平均在几百米。龙卷风影响范围从数米到几十上百公里,所到之处万物遭劫。龙卷风漏斗状中心由吸起的尘土和凝聚的水气组成可见的“龙嘴”。在海洋上,尤其是在热带,类似的景象在发生称为海上龙卷风。大多数龙卷风在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是顺时针,也有例外情况。卷风形成的确切机理仍在研究中,一般认为是与大气的剧烈活动有关。
龙卷风易发生季节及危害:龙卷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袭击范围小,龙卷风的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数百米之间。龙卷风的生存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风力特别大,在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200米/秒。破坏力极强,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吸走,危害十分严重。从19世纪以来,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气象雷达能够监测到龙卷风、飓风等各种灾害风暴。
龙卷风的防范措施:(1) 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2) 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3) 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4) 汽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
历史上危害最大的龙卷风:在1999年5月27日,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包括首府奥斯汀在内的 4个县遭受特大龙卷风袭击,造成至少3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据报道,在离奥斯汀市北部40英里的贾雷尔镇,有50多所房屋倒塌,已有30多人在龙卷风丧生。遭到破坏的地区长达 1英里,宽200码。这是继5月13日迈阿密市遭龙卷风袭击之后,美国又一遭受龙卷风的地区。
图1:16时42分,“龙卷风”在集输二大队油区发生。
图2:16时58分,“龙卷风”以时速1公里前进。
图3:17时12分,“龙卷风”过后,集输二大队办公和生活区上空尘烟弥漫。

图1:16时42分,“龙卷风”在集输二大队油区发生。

图1:16时42分,“龙卷风”在集输二大队油区发生。

图2:16时58分,“龙卷风”以时速1公里前进。

图2:16时58分,“龙卷风”以时速1公里前进。

图3:17时12分,“龙卷风”过后,集输二大队办公和生活区上空尘烟弥漫。

图3:17时12分,“龙卷风”过后,集输二大队办公和生活区上空尘烟弥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6:19:51 | 查看全部

Re:今年新疆塔河油区春季出现“龙卷风”  有关部门应加强“龙卷风”的防范措施

突发性新闻,请各位老师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2 17:48:53 | 查看全部

Re:今年新疆塔河油区春季出现“龙卷风”  有关部门应加强“龙卷风”的防范措施

     拍得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8:59:42 | 查看全部

Re:今年新疆塔河油区春季出现“龙卷风”  有关部门应加强“龙卷风”的防范措施

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