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7|回复: 0

新冠疫情 防疫知识科普

发表于 2022-11-3 13:58: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图片1.png
(一)传染病防治原则: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每当有确诊病例出现,流行病学调查(流调)人员会抵达医院,详细询问病患近期的活动轨迹:都去过哪些公共场所,乘坐过何种交通工具及车次,都接触过什么人。

流调人员的询问非常详细,边询问边做笔录。被询问者必须详细回答提问,不得有任何隐瞒。拒不交代近期行程,刻意隐瞒不报或有意漏报,都会承担法律责任。
所以,一定要主动配合流调,如实告知,切勿搪塞和隐瞒。


(二)每当有确诊病例出现,病患都会被安排在特定区域内进行隔离治疗。

而病患的居住地(家、出租屋或宿舍),曾经到过的公共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都会进行严密的环境消杀。

用消毒剂,通过喷洒消毒来杀灭病毒,避免病毒在室内场所蓄积和再次传播,避免病毒感染更多的人。而消杀,也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



(三)就新冠病毒而言,社会人群普遍易感。
保护易感人群,可以用疫苗来阻断感染和传播。而戴好口罩,是普通人所能做的最基本和行之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
接触患者的流调人员和医护,则需要全方位防护:穿戴好隔离衣、口罩、帽子、护目镜或面罩、手套、鞋套等等,避免身体直接暴露在污染环境中。
对一般老百姓来说,出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戴好口罩是最基本的防护。
有条件的,也可以佩戴防毒面具(或全封闭防毒面罩),但一般情况下戴好口罩就可以了。


(四)每当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现,与其相关的密切接触者,和特定区域内的人员,都要进行核酸检测,以排查出新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给人群做核酸检测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潜在的感染者(核酸阳性人员)都筛查出来,然后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以避免病毒人传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做一个核酸检测的成本,也就几十元。但一做核酸检测,就是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号人,所以说成本也是不小。

不过,做100个核酸检测,比医治100个新冠患者所需要投入的资金要少许多。

而核酸检测是切实有效的检测手段,虽然不是准确率百分之百,但还是能够及时发现和排查出病患或病毒携带者,在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之后,行之有效地阻断了疫情的传播。



(五)非常时期,国 内第一波疫情虽已结束,但现在依然有病例出现,证明疫情还未完全平息。
所以,现在还不能大意。不要掉以轻心,出门戴好口罩。
非常时期,尽量减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和人多的地方,不要四处游逛。以减少成为密切接触者,或被传染的几率。
如果愿意,可以在手机或本子上,记录自己每天的行程,每天的出行轨迹——万一以后不幸中招,在配合流调时,只需简单查询,不需要费脑筋去回忆。


(六)防控新冠疫情的五大法宝:检测、隔离、消杀、口罩、疫苗

检测,通过采样检测,找出病毒感染阳性人员,进行有效识别。

隔离,隔离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消杀,在高危地区进行环境和空气消毒,或进行终末消毒。

口罩,对普通人来说戴好口罩,还是最基础和有效的防护措施。

疫苗,针对人群分批次接种疫苗,提高群众的特异性抗病能力。



(七)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出门戴口罩,进入公共场所戴口罩,出入电梯和公共卫生间也要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更要戴口罩,在公共办公区域最好也能戴口罩。

另外,翻一下存货,看手里还有多少口罩,够不够用?存货少,不够用,趁着现在还便宜,OMG,买它!

口罩,一时半会儿离不了,已经成为居家办公和出行的必备用品。

对了,戴口罩时记着压紧鼻夹,千万不要把鼻孔露在外面哦,要不然就流于形式了,起不到防护作用。



(八)近期,新冠病例暴雷,出现聚集病例。主要原因是什么?

那就是群众的个人防护意识还是不够,有些人出门连口罩都不戴了,或者戴着口罩露鼻孔。

如果每个人都做好个人防护,出家门和进出公共场所戴好口罩,不聚会不聚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病毒的传播。做好个人防护,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任,而也对社会和他人负责任。

非常时期,不聚会不聚集,不参加大型活动。如果把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常态化,从第一波疫情结束之后延续至今,就不会出现这么多核酸阳性的病例。

对于普通人来说,出门戴好口罩,日常勤洗手,保持一米线社交距离,不聚会不聚集,尽量不接触冷链海鲜水产,不用脏手揉眼和触摸脸颊口鼻,还是防范新冠最根本措施。

做好个人防护,出门戴好口罩。在脑子里绷紧疫情防护这根弦,深居简出减少不必要的社会活动,尽量少流动……

做好个人防护,对自己也是对社会负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