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7|回复: 2

趣味盎然的立冬习俗

发表于 2022-11-7 16:15: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工人报》(2022年11月07日 第A4版)
DL1_3.jpg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后天气会变得更加寒冷,而关于立冬各地有不同的习俗,这些由来已久而又趣味盎然的习俗给寂寥的冬天,无疑增添了不少的暖意。
  迎冬。在古代,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个十分重要的节日,迎冬则是古时立冬最庄重的祭典之一。据《吕氏春秋·孟冬》记载,立冬前三日,掌管历法祭祀的官员会告诉天子立冬日期,天子便开始沐浴斋戒。《礼记·月令》记载:“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立冬当天,天子会率领三公九卿到北郊六里处举行迎冬仪式,回来后还会赏赐群臣冬衣,并抚恤孤寡,以安社稷。
  贺冬。在民间,百姓也习惯在立冬时备好冬衣,以防御接下来的冬寒。此外,还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据《清嘉录》记载,到了清代,立冬之日,士大夫在家拜贺长辈尊者,还互相出去拜谒。男女老少都要更换新衣,相互作揖行礼,谓之“拜冬”。
  补冬。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秋收冬藏完毕,迎来了冬闲。因此,要在立冬这天以美食进补,犒劳自己的同时抵御寒意,称为“补冬”。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人们习惯在立冬这天吃饺子。缘何立冬要吃饺子?因饺子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在这“交”子之时,必少不得吃饺子了。天津人则更为别致,他们在立冬这天喜吃倭瓜饺子。倭瓜即南瓜,南瓜经过风吹日晒充分糖化后,在立冬这天做成饺子馅,蘸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在南方,人们在立冬则爱吃鸡鸭鱼肉。在我国的宝岛台湾,吃“姜母鸭”“麻油鸡”等荤食几乎成了人们的保留节目。因南方的冬天往往较北方湿冷,所以,需要在进补的同时,通过姜、蒜、辣椒等辛辣的调料作用,达到祛湿驱寒的目的。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躲不开补肾、健胃、强腰膝的功能。
  在广东潮汕地区,还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时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在绍兴,立冬酿黄酒是传统习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而旧时的苏州,人们在立冬这天,则会更看重进补。一些大户人家会用红参、桂圆、核桃肉烧汤喝,通过补气活血助阳,以此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
  千百年来,这些趣味盎然的立冬习俗,在沿袭传承中不断演变递进,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它不仅仅寄托着人们追求健康、祈福平安的美好愿望,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腾。 王婉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16:16:06 | 查看全部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8 09:46:26 | 查看全部
追求健康、祈福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